每次上传新画,我总是能得到许多善意的赞美。
起初,对于这些赞美,我是欣喜若狂的,甚至为了得到这些赞美,没日没夜地画着。
直至意识到,别人之所以会不吝于言表这些赞美之词,完全是因为将我定位在了业余爱好者的初级水平线上罢了。
比上远远不足,比下堪堪有余,位置着实尴尬。但是,若没有了这个尴尬的定位,我还能拥有那些赞美和关注吗?
欣喜逐渐被惶恐占据,我害怕曾经轻易得到的,会被束之高阁,再也触碰不到。
那段时间,我试过关闭相册,删除朋友圈,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敢下笔。
我知道,我正在失去,可是我为什么会失去呢?
哦,原来是因为我忘记了当初画画的初衷。
于是,我开始回想。
是因为打从心底地喜欢吗?
好像并不是,至少在那个时候,它还远不如一杯草莓味的冰激凌来得直接和吸引。
是因为想得到别人的赞美和关注吗?
嗯,那就更不可能了,毕竟那个时候,我的画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如果真有觉得美的,有意思的,恐怕也只有动笔在画的我自己了。
那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了很久,结果却发现它实在太简单,也太普通了。
只不过是因为当时觉得有些无聊,想做点什么,而手里恰巧有握着笔而已。
结果,一涂一画就是好多年,根本没有想过要赋予它们什么名字或深意了。
若一定要找一些意义,大概就是透过那些画,我能看到过去的自己。
就像是足迹,类似于照片、录像或者文字,只要看到那些画,就能清楚看到当年的自己,或者当年经历过的那些事。
从十六岁到二十七岁,十一年的时间里,我画了很多很多幅画。
我把它们按照时间顺序整整齐齐地装在盒子里,从未想过要裱框任何一幅画。只是偶尔,选一个晴朗的下午,捧着它们,晒着太阳,一张一张地翻,一张一张地看。
每当那个时候,我都仿佛能看到岁月渐起的波澜,看到它们将过去无数个自己一一叠加。
它们让我感动,也让我感激,感激那个在那么多的年年月月里,虽然过得辛苦、波折,却仍旧相信内心呼唤的自己。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才真正开始喜欢画画,不为得到别人的赞赏而喜欢,不为获得所谓关注而喜欢,只是因为单纯的喜欢那个充满阳光和回忆的午后,喜欢阳光下那些在岁月波澜里沉浮的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