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道德经》第十九章讨论了回归朴素和简朴生活的价值,老子通过对不同社会现象的批判,强调了去除矫饰、回归自然的必要性。以下是第十九章的逐句翻译与解读: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翻译与解读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舍弃智慧和聪明,人民将受益百倍。

  • 翻译:舍弃圣贤与智慧,百姓将受益百倍。
  • 解读:老子认为,过分依赖智慧和聪明反而会带来麻烦,如果能回归简单和自然,人民的生活会更好。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舍弃仁义,人民将恢复孝慈。

  • 翻译:舍弃仁义,人民将恢复孝慈。
  • 解读:老子认为,真正的孝慈是自然流露的,不需要外在的仁义教条来规范,当去除这些教条,人们会自然地恢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舍弃巧诈和利益,盗贼将不复存在。

  • 翻译:舍弃巧诈与利益,盗贼将不复存在。
  • 解读:老子认为,过分追求利益和使用巧诈手段,会引发社会问题和犯罪行为,如果能够去除这些,社会将更加和谐。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这三者的文字教条是不够的,所以要有更高的追求:

  • 翻译:这三者(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的文字教条是不够的,所以要有更高的追求:
  • 解读:老子认为,单靠这三种教条的文字表达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见素抱朴,减少私心和欲望。

  • 翻译:见素抱朴,减少私心和欲望。
  • 解读:老子提倡回归朴素和本真,减少私欲,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安宁。

总结

《道德经》第十九章通过对智慧、仁义、巧诈等社会现象的批判,强调了去除矫饰、回归朴素和简朴生活的重要性。老子认为,过分依赖智慧和聪明、强调仁义教条、追求利益和巧诈手段,都会导致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异化。舍弃这些矫饰,回归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与人性复归。

这一章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和智慧的同时,更应注重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简朴,减少私欲和矫饰,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真正幸福与和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信阳市平桥二小 杨磊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用老子的观点,你怎么认为孔子讲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
    杨仁珮001阅读 4,643评论 0 0
  • 原典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
    如清风_阅读 4,739评论 0 4
  •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缕缕芳香阅读 4,012评论 6 37
  • 老子主要针对“圣智、仁义、巧利”来讲述了统治者应该怎么去治理国家。这里的“圣智、仁义、巧利”也不完全是表面意思,具...
    春秋先生阅读 3,173评论 2 8
  • 注:解读只是自己暂时的浅见。 【解读】 1、这里是管理上的应用,老子看到了圣智、仁义、巧利对百姓的负面影响。 2、...
    吾宗老孙子阅读 1,76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