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以光影铭刻历史,以微光撕裂黑暗
2025年7月25日,一部聚焦南京大屠杀期间普通人抗争史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在全国上映。这部由申奥执导,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王骁领衔主演的影片,以1937年南京沦陷为背景,通过"吉祥照相馆"这一微观空间,讲述了一群普通百姓如何在日军暴行面前完成从"求生"到"觉醒"的蜕变。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京字第一号证据"的保存过程,以独特的"照相馆"视角切入历史,用137分钟的银幕时间,完成了一次跨越88年的历史对话。
历史原型与剧情架构
《南京照相馆》的故事灵感来源于1938年南京"华东照相馆"学徒罗瑾冒死保存日军暴行照片的真实事件。15岁的罗瑾在冲洗日军送来的胶卷时,发现了记录砍头、活埋、奸淫等暴行的底片,冒着生命危险加印30余张照片,精选16张制作成相册,并在封面画上滴血的心脏和"耻"字。这本相册后经青年吴旋接力守护六年,最终在1946年提交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成为审判谷寿夫等战犯的"京字第一号证据"。
影片将这一历史事件艺术化处理,构建了一个浓缩的战时南京缩影。邮差阿昌(刘昊然饰)为求活命冒充照相馆学徒,在日军翻译王广海(王传君饰)胁迫下冲洗底片,却意外冲印出记录日军屠城罪证的照片。随着暴行影像在显影液中逐渐清晰,这群原本只为苟活的普通人——包括龙套演员毓秀(高叶饰)、照相馆老板老金(王骁饰)一家、痛失弟弟的警察宋班长(周游饰)等——开始谋划如何将底片送出南京。
电影《南京照相馆 》
韩国电影《西贡日落》资源尽快保存,随时失效👇👇
短剧《逆爱》资源尽快保存,随时失效👇👇
台剧《垂涎》(资源尽快保存,随时失效)👇👇👇
📂最新热门短剧合集:https://ourl.cn/X5vb7r
📂更多热门影视资源:https://ourl.cn/HMhmNT
提示:复制上方网盘链接到浏览器搜索打开即可保存观看
资源完全免费;不会收取您任何费用,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公开分享资源,如有侵权,联系立删
叙事特色与美学表达
导演申奥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通过照相馆这一封闭空间,折射整个南京城的生死存亡。影片没有直接展示大屠杀的惨烈场面,而是通过底片显影的过程,以"窥视"视角揭露日军暴行。这种克制的表达方式,既避免了感官刺激,又通过留白让观众自行想象暴行的残酷,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影片在视觉呈现上极具匠心。剧组严格考证历史照片,高度还原了日军"亲善照"与暴行照片的对比场景,从人物站位到拍摄角度几乎完全对应,揭露了侵略者通过摆拍粉饰暴行的历史真相。片尾设计的今昔南京对比画面,灵感来自一位南京摄影师的作品,将彼时凋敝残破的南京与今日繁荣富足的景象重叠,形成强烈视觉冲击。
人物塑造与表演艺术
《南京照相馆》塑造了一组极具张力的战时平民群像。刘昊然饰演的邮差阿昌从一个面对日军蜷缩在角落的怯懦青年,蜕变为敢于直面日军屠刀的英雄;王传君塑造的翻译官王广海堪称"华语战争片中最复杂的汉奸形象",其谄媚时嘴角抽搐的眼神、替日军传话时刻意放慢的语速,都在暗示一颗被恐惧和良知撕扯的灵魂。
高叶饰演的龙套演员毓秀将艺术作为一种抵抗方式,巧妙地将记录屠杀的底片塞进戏曲胶片盒;王骁饰演的照相馆老板老金则从拍摄市井烟火的记录者,转变为被迫冲洗同胞罹难照片的见证者。这些角色没有脸谱化的英雄主义,而是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光辉。
社会意义与历史价值
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献礼之作,《南京照相馆》超越了简单的历史再现,直指当下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知问题。影片通过日军拍摄却由中国平民保存的照片,揭示了历史证据的双重性——既是侵略者炫耀"战绩"的工具,也是记录其罪行的铁证。
导演申奥表示:"我们拍这部电影的目的,不是为了给观众展示血腥暴力,第一是为了让大家记住那段历史,第二让大家记住全中国人民一起创造了奇迹。我们要分得清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是真正的敌人。"这一创作理念得到了《人民日报》的呼应,该报在点赞影片时特别强调了"我们不是朋友,不是!"的核心立场。
市场反响与行业影响
《南京照相馆》在点映阶段就展现出强劲势头,排片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单日票房冲到前三,上座率夺冠。截至7月23日,影片点映及预售总票房突破8000万元,猫淘平台双双开出9.7的高分,成为2025年双平台点映最高分。7月22日南京首映礼上,主创团队与观众共同观影后,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等主演纷纷落泪,王传君更哽咽致歉:"我为自己的角色感到遗憾,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的鲜血堆砌而成的,吾辈当自强!"
影片的成功标志着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新方向——从宏大叙事转向微观视角,从英雄塑造转向平民群像,从历史再现转向记忆传承。正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原馆长马振犊所言:"这本由日军拍摄却由中国人冒死保存的相册,以最原始的方式记录了南京之殇......两位普通市民用生命守护真相的壮举,彰显了中华民族'城可陷,志不屈'的精神气节。"
记忆传承与当代启示
随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逐渐凋零(截至2025年仅存26位),历史记忆的传承显得尤为迫切。《南京照相馆》通过"照相馆"这一记忆载体,完成了历史与当下的对话。片中被保存的照片不仅是审判战犯的证据,更是一种抵抗遗忘的方式。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指出:"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逝者安息,让生者警醒。"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南京照相馆》的当代价值——在和平年代回望战争,既是对逝者的告慰,也是对生者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