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了《大学》,村上春树的《那威的森林》可能要重新改笔吧?

文/行云流水

#神剑山庄#

《你若懂得,我便无悔,他们用生命最后的力量,温暖了这个冬天》这篇2018年1月20日的人民日报公众号文章,收获了一万+的粉丝点赞量。

这是对这些传播正能量的人们最好的赞美。

年关将至,年味愈浓,

合家团圆的日子要来了,

这些人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他们是医生,是老兵,是警察,是学生,

他们本过着平凡人的生活,

拥有各自的喜怒哀乐,

生命是多么宝贵的东西,

不幸的是,他们失去了

然而

在失去生命的那一瞬间,

他们却迸发出催人泪下的力量。

2018年1月5日一直与渐冻症斗争的北大女博士娄滔安详的离开了人世。她曾微笑着:对不起爸爸妈妈,

希望你们都健康。

这个面目清秀的女孩是父母掌上明珠,是大家心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生命的最后关头,她口述写下了这份遗书,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不能以生命长短作为标准,而应该以生命的质量和厚度来衡量。我走以后,头部可留给医学研究,其他所有器官尽可以捐给他人使用,虽然由于器官未达标,但她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份力量,温暖了这个冬天,

他是王玉,2017年,48岁的他因病离世,人们这才知道那个扎根在洞头的乡村医生,就是那个神秘的捐款人“兰小草”,一个一年捐款2万元 ,匿名行善15年,却缺席了所有公益奖的颁奖。

还有101岁的开国将军张玉华,捐献自己大部分工资和20万斤大米,自己却穿着有补丁的袜子,一只表戴到离世 。2017年还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还有徐家一家人对鹤的生死相守。……

这一串串的名字,闪耀着这个时代最耀眼的光华。他们虽死犹生,给我们这个被物质充斥得满目苍痍的社会,注入了新鲜的灵魂和血液,温暖着这个冰冷的冬天。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我想人民日报上列出的这些人,他们才是真正的永存,事迹的留存,精神的永存;他们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成长的坐标。

希望你能记住,记住我这样活过,这样在你身边呆过,可愿一直记住。

直子凄美的语气刚从《挪威的森林》中飘出来,就把我的思绪带到了纳兰性德的词梦里。

清才子纳兰性德与妻卢氏成婚四年,卢氏就难产而逝。然纳兰性德反而因妻离去日子愈久,而愈加思念:

此情已自成追忆,

雪落鸳鸯,

雨歇微凉,

十一年前梦一场

一生一代一双人,

掌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

天为谁春。

平凡的纳妻卢氏被留在了词人的记忆里,也被今天的我们读在了词句里。被人记住,被人留在心里,这恐怕也是大多数人所喜欢的吧,因为谁都不喜欢被忽视,被忘却。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常在各个姨家耍上十天半月,煞是幸福。而就在我五姨家,耍的时间最久,长达大半年。因而得窥见一些真相,不过那时的我还不曾明白罢了。

姨家有一老人,是姨的婆婆,已近垂暮之年。身体不大好,但却善解人意。

她主动向姨要小偏房的钥匙 ,说是喜欢清静,要到那屋歇住,不占正屋了。姨当然欢喜,随她搬了过去。

因偏房太偏,姨家人倒少有上那去,反而我这无知无畏的儿童却喜去那逛逛。

某天,我忽然很好奇地问:“亲婆,你为什么不住大房子?这里一点也不热闹。”

老人眼中闪出一丝光亮,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不想被人嫌弃,不想看人不高兴的模样。”

对这句话我虽然不懂,但一直记着。后来看到《挪威的森林》中有一句话: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我慢慢地咀嚼出了童年时那个亲婆说话的全部含义。

滚滚红尘中,快速忙碌着的人们,曾是这个社会前进的标志,向上的榜样:看看,他们多努力,这个社会有他们,怎么会不发展前进。正如七、八十年代的菲律宾,这个国家也曾是亚洲经济上的佼佼者,是当时我们国家某些人羡慕的地方。但是,转瞬,这一切都改变了。

曾经的辛勤忙碌者,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连忙碌的位置都没了;曾经那个菲律宾国,也成了咋日黄花。为什么?不解。

在看完了《挪威的森林》后,我明白了,书里有那个“天之骄子”说的一句话,这里借用一下:那不是努力,那是劳动。我说的努力,与这截然不同。所谓努力,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

人之生而为人,需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在生活中提升灵魂,自我完善,自我成长。这是《大学》中画出的我们脚下要走的路。

文/行云流水

#神剑山庄#

《你若懂得,我便无悔,他们用生命最后的力量,温暖了这个冬天》这篇2018年1月20日的人民日报公众号文章,收获了一万+的粉丝点赞量。

这是对这些传播正能量的人们最好的赞美。

年关将至,年味愈浓,

合家团圆的日子要来了,

这些人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他们是医生,是老兵,是警察,是学生,

他们本过着平凡人的生活,

拥有各自的喜怒哀乐,

生命是多么宝贵的东西,

不幸的是,他们失去了

然而

在失去生命的那一瞬间,

他们却迸发出催人泪下的力量。

2018年1月5日一直与渐冻症斗争的北大女博士娄滔安详的离开了人世。她曾微笑着:对不起爸爸妈妈,

希望你们都健康。

这个面目清秀的女孩是父母掌上明珠,是大家心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生命的最后关头,她口述写下了这份遗书,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不能以生命长短作为标准,而应该以生命的质量和厚度来衡量。我走以后,头部可留给医学研究,其他所有器官尽可以捐给他人使用,虽然由于器官未达标,但她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份力量,温暖了这个冬天,

他是王玉,2017年,48岁的他因病离世,人们这才知道那个扎根在洞头的乡村医生,就是那个神秘的捐款人“兰小草”,一个一年捐款2万元 ,匿名行善15年,却缺席了所有公益奖的颁奖。

还有101岁的开国将军张玉华,捐献自己大部分工资和20万斤大米,自己却穿着有补丁的袜子,一只表戴到离世 。2017年还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还有徐家一家人对鹤的生死相守。……

这一串串的名字,闪耀着这个时代最耀眼的光华。他们虽死犹生,给我们这个被物质充斥得满目苍痍的社会,注入了新鲜的灵魂和血液,温暖着这个冰冷的冬天。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我想人民日报上列出的这些人,他们才是真正的永存,事迹的留存,精神的永存;他们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成长的坐标。

希望你能记住,记住我这样活过,这样在你身边呆过,可愿一直记住。

直子凄美的语气刚从《挪威的森林》中飘出来,就把我的思绪带到了纳兰性德的词梦里。

清才子纳兰性德与妻卢氏成婚四年,卢氏就难产而逝。然纳兰性德反而因妻离去日子愈久,而愈加思念:

此情已自成追忆,

雪落鸳鸯,

雨歇微凉,

十一年前梦一场

一生一代一双人,

掌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

天为谁春。

平凡的纳妻卢氏被留在了词人的记忆里,也被今天的我们读在了词句里。被人记住,被人留在心里,这恐怕也是大多数人所喜欢的吧,因为谁都不喜欢被忽视,被忘却。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常在各个姨家耍上十天半月,煞是幸福。而就在我五姨家,耍的时间最久,长达大半年。因而得窥见一些真相,不过那时的我还不曾明白罢了。

姨家有一老人,是姨的婆婆,已近垂暮之年。身体不大好,但却善解人意。

她主动向姨要小偏房的钥匙 ,说是喜欢清静,要到那屋歇住,不占正屋了。姨当然欢喜,随她搬了过去。

因偏房太偏,姨家人倒少有上那去,反而我这无知无畏的儿童却喜去那逛逛。

某天,我忽然很好奇地问:“亲婆,你为什么不住大房子?这里一点也不热闹。”

老人眼中闪出一丝光亮,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不想被人嫌弃,不想看人不高兴的模样。”

对这句话我虽然不懂,但一直记着。后来看到《挪威的森林》中有一句话: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我慢慢地咀嚼出了童年时那个亲婆说话的全部含义。

滚滚红尘中,快速忙碌着的人们,曾是这个社会前进的标志,向上的榜样:看看,他们多努力,这个社会有他们,怎么会不发展前进。正如七、八十年代的菲律宾,这个国家也曾是亚洲经济上的佼佼者,是当时我们国家某些人羡慕的地方。但是,转瞬,这一切都改变了。

曾经的辛勤忙碌者,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连忙碌的位置都没了;曾经那个菲律宾国,也成了咋日黄花。为什么?不解。

在看完了《挪威的森林》后,我明白了,书里有那个“天之骄子”说的一句话,这里借用一下:那不是努力,那是劳动。我说的努力,与这截然不同。所谓努力,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

人之生而为人,需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在生活中提升灵魂,自我完善,自我成长。这是《大学》中画出的我们脚下要走的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安仁刘氏庄园看乡绅文化 乡绅,是在中国封建时期内出现的一个特有的阶层,从其称谓“乡间绅士”就可...
    桑登阅读 257评论 0 1
  • 2016年12月9号咖啡冥想:我三个月的目标是种下种子,实现月非工资收入六千元以上,基于以上目标我的咖啡冥想内容是...
    波罗豆阅读 178评论 0 0
  • 有什么比敢于迈开第一步更为值得表扬呢?是一直坚持下去!
    怒怼怠慢阅读 151评论 0 0
  • 1,时间战场 最重要的东西:时间货币 在商业领域,每个人都希望消费你的时间。在大数据的分析下每个人的平均上网时间都...
    吃肉的唐僧阅读 24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