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baby
“江湖传闻,有个津津乐道”
...
许多家长口口声声说自己爱孩子,可很多时候并不是真正的爱孩子,而是爱自己。
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很委屈,
我为孩子做了那么多,
牺牲那么大,
怎么不是爱孩子?
1
说一不二
中国很多父母不允许孩子顶嘴,自己说话孩子只能听着并且认可,表面上看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正确的道理,潜意识里并不是。
其实,辩论是一件高难度的事,因为辩论意味着始终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同时不停地否定对方,而被人否定通常是件难以让人接受的事。
同时还会令对方认为反驳自己的人是在和自己过不去,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在家长和孩子身上,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己是不好的、不被喜欢的感觉。
很多时候出现这种情况,也许并不是我们的本意,
可能是在外面与人发生争执,不能堵住别人的嘴,心生怨恨。把这种情绪带回到家中,甚至是带入到与孩子的互动中。
所以一旦与孩子意见不一或他们做出一些令自己不满意的事情,便不允许他们顶嘴。稍有反驳便火冒三丈,觉得他在和自己作对、不听话,甚至拳脚相加。
如此“教育”,自然起不到沟通的效果,强压之下的灌输不仅孩子不会真心接受,还会强烈反弹,使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2
转嫁焦虑
有时父母们会在无形中给孩子制造巨大的压力。
表面上是为了孩子有出息,但实际是父母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
当他们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的巨大焦虑时,并不是通过自我成长去修通,而是将这种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
此时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从自己的心理需求出发,为孩子设计自己所期望的人生之路。
小学生小刚(化名) 突然跳楼自杀,他留下遗书对爸爸妈妈说, 他觉得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他们的期望,感觉生活累极了,爸爸妈妈常说,他们对他很失望。他不想让爸爸妈妈再失望,所以选择死亡来逃避。
上面这则故事虽然是个个案,但是类似的情景却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
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因“爱”而再次发生。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