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葛老师建立的组织,才在这个组织里认识了这么多人,还读了这么多书。世上好书千千万,怎样的算好书呢?
一是自己喜欢的书算好书,而是虽然不太喜欢看,但确实很有用的书算好书。
那么对于《如何打造超级ip》这本书而言,于我的评价是后者,它只能算本实用的书,若不是葛老师推荐,我想我压根就不会把目光停留在这样的书页上半秒钟!
为什么呢?
其一是因为书名不是我感兴趣的,我感兴趣的是那些具备文艺气质的书。其二,我也算是半个爱离群索居的人吧,虽然是生活在万丈红尘中,但其实我是一直躲在自己搭建的窝里不大愿意出来见人的,当然这可能跟自己骨子里自卑有关!而这本书名,一看就是要告诉你如何混社会的内容,自然吸引不了我的眼球。
但人生有些事情,真的是靠际遇。原本可能认为完全没缘分的两个人,可能有一天会在某处相遇。我与这本书,也就是这感觉。
遵照大家的操作方式是,群内打卡,语音朗读和读后感。我耐起性子,读起来。诶,这一读,突然令我来了兴趣。
因为这本书里藏着好多我将来用得着的东西,藏着好多我现在就急需努力修正的东西。
我忍不住认真读了一遍又一遍。获得了以下认识,现记录如下:
1、终于明白了ip原来不是个代码,我私下认为可以理解为个人的定位。也就是说个人要营销,得先给自己定个位。比如我要学高报,那么我就把自己塑造成高报师的形象,这形象包括自己在网络世界里的言行谈吐和各种分享都得围绕这个主题。
2、如何打造优质的ip呢?
一个得自己确实要有几把刷子,要有让人信服的东西,其次要有自己的见解,尤其要有把自己的见解,并有把它写出来供人家学习的能力。
目前,我一没刷子,二没写作能力,三没人脉圈。我唯一拥有的是学习能力。
对,我最缺的就是学习,先用学习武装自己。
附书本原文:
第一章:IP之谜.什么是泛IP
一、什么是IP及IP存在的认识误区
1、IP的含义:
IP是互联网IP地址吗?是iphone的简称吗?
答案是:不仅仅是。
华宜兄弟王中磊说:“IP是影视行业最核心的部分,互联网时代可以让IP从一个单一的创意变成影视公司与观众之间的多元情感连接比如:游戏转为电影、粉丝互动等;另外,以前传统影视行业是以创意者为中心导向观众,互联网时代则是观众导向创意者。”
冯唐认为:IP是有内容的品牌。
在传统的知识产权知识体系里,IP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也就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简言之就是“智力成果权”:一类是著作权(产权、文学产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产业产权)。
在现在社会,IP不只是知识产权,在电影人眼里IP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形象、一句话;IP延伸到不同的领域:音乐、戏剧、电影、电视、动漫、游戏……不管形式如何,一个具备市场价值的IP一定是拥有一定知名度、有潜在变现能力的东西。
IP现在正是一个真正的风口。正是爆热的阶段,之所以IP现在正是爆热的时期,是因为吸金效应
2、IP存在的认识误区:
IP就是知识产权?不是的,IP除了知识产权外也指各种可能会被用来改编成类似电影、电视剧、网游、话剧、网游、话剧等各种形式的娱乐媒介,乃至一句话、一个符号。
IP就是网红经济?不是的,IP必定自带一定的流量,但有流量也不一定是IP,比如网红。
现在的IP经济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人格魅力体,只要足够多的人认可这个人格魅力体,他\她总是能成功吸引大家的目光,说服大家接受新的观念,将影响力直接变成购买力,就是一个成功的IP。
3、IP营销就是借势营销?当然不是了。
只有先有成功的IP影响力,才能有后面的借势营销。
大多借势营销是单纯注意力覆盖,而IP的授权营销追求的是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感,可以赋予文化品牌内涵。
二、评判优质IP的两条标准
1、有多元化开发能力的原创内容源
现在谈的IP原创内容不再局限于文字作品,表演、演讲、声音、符号、表情包,甚至颜值……都可以。仅仅有优质内容并不能成为一个IP,能产生优质内容是一个IP的必要条件。
2、对特定人群构成影响力
没有有影响力的优质内容,可能有具备成为IP的潜力,但还不是一个IP。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可以认为IP就是粉丝经济的进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