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总是在说叛逆期,其实不能算是孩子的错,只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目前状态的一种定义,事实上孩子可能有一些行为超出了常规的范围,所以我们把它定义为叛逆。
我听了姜振宇老师的课之后才知道,实际上叛逆期还有另外一种生理上面的解释,就是说叛逆期其实是因为孩子的心智还未成熟的一种必然的表现,孩子们的理智他们的思维系统他们已经趋于成熟了,但是他们的控制能力,或者说他们的情感控制能力还没有跟上。
比如说典型的一种表现,就是他们非常的喜欢玩那种刺激的游戏,疯狂的追星追剧啊,这是青春期他们的身上的利比多比较旺盛,他们必须要有一些排泄的一些途径,但是他们控制这么大量利比多的能力,却还没有相应的健全,也就是说在生理学上面的,他们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层功能还没有完成,他们这一块的功能不及成人的50%。——好比说他们有成人的身体和智力,却还只有小孩子的自控力。
姜振宇老师给出的建议是,其实我们应该深入的去了解孩子正在做的这些事情,比如说他喜欢刺激,那么你就跟他一起去体验刺激一下,他喜欢追剧,那你就跟他一起去追剧,然后你还能够找到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正在追的那些剧里面的人物和情节能够打动人的是什么?吃鸡荣耀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经历过这些之后,然后孩子会知道说,他们所做的那一切是得到允许的,并不是叛逆的一种表现。这个基础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基础,有了这个沟通基础,和孩子之间的互动途径才畅通。
江振宇老师提出的观点就是说,实际上叛逆是孩子想要成长想要变得更强的一种表现,所以我们应该把叛逆视为一种生命力的绽放,我们应该顺应这种生命力,我们应该感激这种生命力,而不是去跟生命力抵抗或者是惩罚孩子。
我觉得以前我们只是说孩子的叛逆是没有错,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从大脑发育生理过程来阐述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叛逆,而现在姜振宇老师从生理的角度告诉我们说这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定会产生的不平衡,自控力和自律的问题。
包括成人自律和自控也是一个难以到达的稀缺资源,我们经常看到的,比如说像一些路怒症或者是一些垃圾人,其实这些人也是因为被自己的负面情绪控制,他们的理智已经无法发挥正常的自律作用。
有一个极端的观点是这么说的,就是说在孩子叛逆期的时候没有得到很好接纳的,孩子成长之后,他们很容易变得情绪失控,还有一种极端呢,或者说很多变成了抑郁失眠症,甚至有一些会产生自杀的案例。
这种案例我们并不少见,比如说像去年在上海青浦桥跳下来的那个17岁的少年,为什么他要跳下来?就是因为他没有得到母亲的尊重和接纳,导致他的情绪失控,他甚至觉得说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都比忍受母亲的侮辱来得轻松一点。
这是因为在他们生命力要绽放的时候,没有得到及时的接纳和相应的引导,导致他们没办法顺利的度过他们生命力最为旺盛的青春期。
叛逆期根本不是孩子的问题,换一个角度说,那是孩子想要变得更强,想要成长的一个必经之路。当我们认同这个观点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就可以接纳孩子的许多出轨的行为,比如说他会沉迷于打游戏,追剧。
理解了他们叛逆的来源之后,我觉得我们会更加心平气和的处理孩子叛逆期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值得庆贺的另一点是,叛逆期说明是孩子想要变得更强,而不是说他想要反抗我们,从根本上来说孩子其实对于我们并没有恶意,他并不想破坏我们的权威感,他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获得自己的成长,并不是不爱我们。
在这一点之上我们是毋庸置疑的,也就是说孩子这种叛逆并不是想要反抗我们的权威,很多父母生气,就是因为觉得孩子的行为挑战了他们的权威,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当然的心理,我们应该视之为他的一种生命力的一种表现,是孩子想要变得更强的一种欲望,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是值得庆贺,而不是视之为叛逆,视之为洪水猛兽。
叛逆是孩子想要变强大的一种标志,是成长的一个里程碑,是生命中必须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很简单,就是肯定接纳包容欣赏,跟他一起成长,所以我们并不把叛逆当成一个问题,而应该把叛逆当成一个成长的机会,对于成人来说,其实这也是一个宝贵的机会,甚至他可以把他自己在童年时候没有没有处理好的一些叛逆问题,都可以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处理,可以得到一箭双雕的结果,这是一种最好的结局,也许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是我们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
我是南星学生教育中心林老师
每日原创家庭教育文章第二年第三百一十九篇
欢迎留言互动
2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