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互联网+基因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一名IT行业从业十年的专业人士,我有幸参与到了这个高大上的行业中。经过这两年多的实践,基因行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发展前景到底如何呢?我想在此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首先,我谈谈对基因行业的总体印象。
01 一个高大上的行业
基因行业是一个高大上的行业,我想这一点并不会有太大的争议。基因行业的高大上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从业人员学历普遍较高,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水平较高。以我接触的创业团队为例,一个不到40人的团队里,博士2人,硕士8人,本科以上人员占75%。
二、需要的仪器试剂价格不菲,实验成本不低。二代测序所需的一台illumina测序仪大概售价在25到30万美金之间。每次上机测序的试剂价格约为1.6万元人民币。
三、解决的是生命科学前沿性的问题。基因行业解决的问题一般都是很前沿的领域,与我们人类的生命息息相关。无论是肿瘤的诊疗,还是人体微生物的检测,这些领域都与我们的健康紧密相连。
02 一个朝阳的行业
基因行业从兴起到走进普通人的视野差不多短短十多年。随着基因技术研究的深入,基因技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明晰。比如,在唐氏儿筛查方面,无创产前项目表现十分优异。它规避了传统的羊水穿刺技术带来的流产风险,并有非常高的准确率,这为产妇在唐氏儿筛查上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的选择。从人类以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基因技术越来越深入的研究,我相信人类应用基因技术在很多重大疾病的检测和诊疗上都会有很大的进展。
03 一个不成熟的行业
虽然这个行业有着大量优秀的人才、飞速发展的技术和广阔的前景,但是,它仍然还处在一个不成熟的发展阶段。首先,能够达到临床级的技术还不多。除了无创产前在唐氏儿筛查方面走入临床应用外,其他的技术在临床上取得较大的突破的并不多。其次,商业化的应用场景和优质的商业模式均处于摸索的阶段。基因公司目前主要还是处于烧钱阶段,除了面向机构的科研服务是一条稳定的收入来源外,大部分面向C端客户的应用都很难盈利。最后,成本居高不下阻碍了技术向普通人的推广。测序仪和试剂被国外厂家垄断严重,基因公司的议价能力弱;人力成本也较高,研发投入大。这些因素导致测序总体成本较高,离普通大众的消费水平尚有距离。
接下来,我来谈谈基因行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的发展情况。
01 赢得资本关注,行业发展加速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基因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资本的较大关注,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些资本的注入给基因公司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还是很积极的。上面提到基因行业是一个人力成本和仪器试剂成本都高的行业。从事基因技术的研究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大量资本的介入可以聚拢更优秀的人才,可以建立更规范的实验环境,可以获取大量的基础样本满足数据模型的分析和验证需求。在资本的关注下,很多基因公司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有以个人基因组检测与分析为主的公司,有以人体微生物检测与分析的公司,有以测序仪研发与生产的公司,也有以科研服务为主的公司。
02 精准医疗有希望,前路仍然漫长
互联网+基因技术让精准医疗成为一种可能。通过大量基因检测样本的积累,建立某一类疾病的样本数据库,完成样本数据的建模与分析,对照客户表型数据,找到某一类疾病的成因和诊疗方案。这正是很多基因公司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互联网技术和基因技术在这一领域的相互融合,正让精准医疗逐步变成现实。
但现阶段基因行业提供的产品仍存在很多问题,客户的接受程度不够。比如产品不痛不痒、检测周期长、客户体验差;产品开发上技术主导明显,市场主导薄弱。再者,很多公司都是最近今年起步的,积累的数据量仍然偏小,临床数据就更加薄弱了。此外,缺少行业规范,导致推广普及较难也是面临的一大问题。
03 生信平台发展迅猛,互联网技术结合尚有较大空间
基因行业在内部生信平台的建设上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投入。样本测序的原始数据下载、原始数据分析、用户指标数据生成、用户交付报告生成等整体流程自动化在很多公司已经基本完成。
但受制于基因技术本身的发展,一些数据收集以后,如何使用大数据分析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研究成果,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分析用户表型数据更精准跟踪用户的疾病演变或分析成因,如何更好的利用云端快速存储、分析PB级别的数据等场景,还需要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更深度的融合来加以解决。
总体而言,互联网+基因技术仍然是一个起步门槛较高的蓝海领域,它的未来充满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行业在最近几年资本大力介入下,有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基因技术积累的不充足,基因产品设计的不成熟,基因行业规范的不健全,这些问题非互联网技术所能解决,还有待于基因行业自身的发展来进一步夯实。因此,就长远来看,它充满机遇;就近期来看,它的发展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积蓄和沉淀,进入这个行业,应有做持久战的预期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