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画外音:如果有人问我,真正让世界知道了家族的存在,同时也标志着兴盛开始的伟大人物是谁?我会毫不犹豫的喊出一个名字——路奇乌斯-尤利乌斯!)
“是的,他……堪当此荣耀!”
《第贰集:共和国时代—路奇王篇》
(画外音:冷兵器的时代,一如野兽盘踞的原始森林,只有强者才可以更好的生存,而变强的前提,便是征服敌人!)
{奠基人:路奇王的全线扩张}
公元前255年春,前领袖弗拉维斯王葬礼结束,路奇王继任成为共和国第二任领袖也已半年有余,一切事务都开始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身在新迦太基的德西乌斯-尤利乌斯将军收到了来自卡拉里斯城的另一位派系政治核心人物盖乌斯-海尔维乌斯的书信:“为了征服整个西班牙地区,彻底稳固家族后方,盖乌斯与路奇王统一意见,命西班牙德西乌斯远征大队向整个西班牙地区纵深。”
得到命令后,德西乌斯留少数青年军与城镇民兵守城,并招募数队农民协防新迦太基行省。
随即抽调几年间于当地招募的新兵,与跟随自己多年的主力大队整编成新的远征部队,经由西班牙南部海岸线一路西进,朝着南部迦太基城市科尔多巴进发。
(科尔多巴城郊之战*一)
半月后,德西乌斯大队于科尔多巴城郊与迦太基两支巡防部队相遇,德西乌斯当即排开阵势,果断出击。
战役明细:
我方:德西乌斯-尤利乌斯*西班牙远征大队,兵力:795人。
迦太基—科尔多巴巡防部队:叶哈维隆-巴埃库拉,兵力:399人、将军-西奥法尼斯,兵力:39人。
我方胜,杀敌429人,伤亡104人,斩杀敌将西奥法尼斯,叶哈维隆-巴埃库拉率残部9人狼狈退进科尔多巴。
(科尔多巴城郊之战*二)
大队继续前进,目标城池近在眼前,不料迦太基科尔多巴守军闻讯而来,并迎头而上意欲决战。
敌方兵力稍占优势,德西乌斯冷静分析之后,决定直接迎战,大胜之,歼敌652人,敌方将领卡戎阵亡,残兵148人败退科尔多巴城中。
此役仅以40人的伤亡取胜,使得德西乌斯名声大噪。
(科尔多巴攻城战)
德西乌斯远征大队趁势而上,于前255年夏季攻克科尔多巴城,斩杀迦太基驻西班牙地区守将叶哈维隆-巴埃库拉,为了表彰部下的英勇,德西乌斯下令破城之后屠城三日,财产尽数分发给参战士兵。
此战之后,西班牙地区东、南沿海尽归家族之手,余下三城已成囊中之物。
(发动西班牙战争)
前255年冬季,身在奥斯卡的三王子维比乌斯接到路奇王指令,折返高卢地区,快马加鞭准备征服北方的高卢余部及不列颠人。
彼时家族兵力吃紧,为了杜绝西班牙人反扑,自科尔多巴修整一合(三个月)的德西乌斯大队继续踏上征程,并从新迦太基行省调令少数兵力以为疑兵同时进发,直扑西班牙中心城镇努曼提亚牵制迷惑敌人。
德西乌斯本人则以闪电战术攻克西班牙西部城镇斯卡拉比斯(前254年夏季)。
此后,又于前254年冬与疑兵会和,攻占中部城镇努曼提亚。
至此,西班牙派系仅存北部一隅孤城——阿斯图里加,德西乌斯不敢怠慢,留养子纳姆里乌斯-恩尼乌斯总督城池之后,便率部继续北上,向着道路崎岖的西班牙人末路首都进发。
(高卢战事延续)
西班牙战事正酣的同时,高卢地区亦是充斥着紧张的氛围。
为了防止高卢和不列颠人卷入战团,避免统一西班牙的计划受到阻碍,外交上只能暂时与两蛮族结盟,共享贸易权。
正因如此,也令刚刚攻占的西班牙地区岌岌可危的军事和经济得到了喘息之机。
前255年夏季,二王子昆图斯-尤利乌斯慧眼识金,收养了一名长相俊美、年仅21岁的驻地指挥官——赫伦尼乌斯-乌尔苏斯。
这看似单纯为家族纳入新丁的平常举动,却与当年弗拉维斯王提拔特提乌斯-李西尼亚努斯异曲同工,为家族的发展增添了具有推进性作用的一员!
奉命仅带卫队赶往马赛附近待命,随时听候三王子维比乌斯差遣的赫伦尼乌斯摩拳擦掌,忍耐着光点来临前的寂静。他深刻的预感到,在不久的将来,眼前这片土地上爆发的战争将是他光耀门楣的机会。
(日耳曼战争的开端:美因茨之战)
前252年夏季,在洛沃西采休养生息三年半的特提乌斯-李西尼亚努斯已经组建了家族第一支由1539人构成的满编混成军团。
并配属一支773名士兵组成的预备补充大队。
早已觊觎日耳曼地区的特提乌斯命部下星夜兼程赶往首都请战,半途之中与前来通报的领袖传令官相遇。
与路奇王不谋而合的特提乌斯一刻不敢耽误,立时留少量士卒与民兵守城,亲率两支兵马开赴距离最近的日耳曼城镇美因茨。
良好的战机往往会被双方嗅到,几乎是同一时间,日耳曼人也派出了由悍将杜瓦(来自奥古德堡)亲率的精锐满编部队,妄图吞掉与之接壤的家族外围两城(萨尔茨堡、洛沃西采)。
五天之后,双方在美因茨城东的丛林中遭遇。
即便是闷热潮湿的日耳曼丛林,也阻挡不住特提乌斯心中的喜悦。
“将士们,我们的时代来临了!用敌人的鲜血磨砺我们的兵器!用蛮族的头颅记录我们的辉煌!”
他的演讲简短,却彻底点燃了部下心中的战火。
大战一触即发,数小时方才结束。
主力军团歼敌1083人,预备大队更是出其不意的杀死了419名蛮族士兵。
曾经被达西亚、不列颠人视为魔鬼的日耳曼悍将杜瓦死于特提乌斯的剑下,残存的132名日耳曼武士彻底溃散。
任谁也不会想到,久经战阵,装备最为精良!曾经不可一世的杜瓦精锐部队居然被尤利乌斯家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将领全歼,而他本人的首级,更是被挂在了特提乌斯的军旗之上。
这位成为虎将特提乌斯首杀的蛮族悍将,将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见证自己派系的覆灭。
(二)
由于预备大队伤亡过半,为了保持士气,特提乌斯将主力军团补充完好之后,便令部将马尼乌斯率领预备队退守洛沃西采附近待命。
主力军团则继续前进,于当年秋天抵达美因茨城郊。
由于先前的巡防主力刚刚被杜瓦统率出征,此时的美因茨城中只有日耳曼王室大将多朵尼斯(来自劳里卡)及麾下卫队105人驻守。
特提乌斯直接围城令其苦不堪言,危急之时,由巴达维方向得令驰援的阿德姆部队(870人)火速开进,向即将对美因茨发动进攻的特提乌斯军团发起攻势。
内外部队意图里应外合,不料特提乌斯早有准备,一番激战之后,日耳曼王室大将多朵尼斯、援军统帅阿德姆相继阵亡,最终,我方在战损233人的情况下斩杀蛮族士兵862人,成功占领美因茨。
前251年春,短暂休整之后,特提乌斯紧急率军开拔北上巴达维,于两城边界的卡狄桥北端同日耳曼将军阿里奥盖苏斯(47人残兵)、塞西萨可斯(403人侦查中队)正面遭遇。
特提乌斯麾下133名军士阵亡,歼敌343人,顺势拿下了几乎无防守人马的巴达维城。
……
{不列颠战事爆发}
(里昂之战)
公元前250年初冬,自奥斯卡回兵的三王子维比乌斯与一直在此待命的赫伦尼乌斯-乌尔苏斯在马赛城外会师,正欲向马赛正北方的里昂行进时,却收到了来自元老院的警告,那帮自以为是的老家伙们公然勒令三王子从暂时结盟的盟友不列颠边境撤军,并严正警告。
军中立时响起了不同的声音,三王子维比乌斯经过深思熟虑,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公然拒绝元老院命令,迅速率兵向里昂城附近移动。
狡猾的不列颠人在与元老院通气的同时,也早已将兵马派驻到这里。
三王子维比乌斯将本部整编军团与沿线城池征召而来的新兵分作两处,大部新兵1225人交由赫伦尼乌斯统领,自己则率783名久经战阵的嫡系老兵自纳尔榜马提厄斯城外北上,直驱高卢境内,两端一同争进。
不久,里昂方向的年轻将领赫伦尼乌斯-乌尔苏斯所部便遭遇了不列颠大将赛尼阿努斯所率部队(738人)、其麾下部将托哥顿努斯(485人)的联合攻击。
战事之初,由于临时组建的军团中大部分士兵都为资历尚浅的新兵,望见两头来袭的敌军不免荒神。
同样没有经历过战斗洗礼的赫伦尼乌斯迅速调整心态、拟估敌军实力,打破此前一直流行的松散阵型,将所有步兵密集排列在一起,并将麾下骑兵置于步兵阵容之后,随即迅速开始迎敌。
为了激发部队斗志,所有骑兵由主将带领率先冲入敌阵,当敌方赛尼阿努斯的前军冲击之后,赫伦尼乌斯所部新招步兵立时受到鼓舞,交兵之后,几乎一瞬间便冲垮了敌军军阵。
当士兵杀死赛尼阿努斯、骑兵将正面溃败之敌追剿殆尽之后,亢奋的新兵步卒们早已割下了敌将托哥顿努斯的头颅,不列颠军彻底溃散。
最终,以294名士兵阵亡的少量代价,赫伦尼乌斯凭借一支战斗力低下的弱旅,取得了歼敌956人的大胜战绩。
并于249年春季顺势拿下里昂,正式将中西段防线向前延伸一步。
这份战报让原本一直怀疑二王子任人唯亲的三王子维比乌斯颇感意外,惊讶之余,也是心中甚慰,这意味着,他可以放心这位晚辈小将独当一面,而自己则可以毫无顾忌的投入到高卢战争之中。
{本集完}
—*—*—*—*—*—*—*—*—*—
【登场人物】
路奇乌斯-尤利乌斯(路奇王)
盖乌斯-海尔维乌斯(政界要员)
德西乌斯-尤利乌斯(弗拉维斯王之孙,西班牙远征大队统率)
叶哈维隆-巴埃库拉(迦太基王室成员)
西奥法尼斯(迦太基将领)
卡戎(迦太基将领)
维比乌斯-尤利乌斯(三王子)
纳姆里乌斯-恩尼乌斯(德西乌斯养子)
昆图斯-尤利乌斯(二王子)
赫伦尼乌斯-乌尔苏斯(昆图斯养子)
特提乌斯-李西尼亚努斯(日耳曼远征军团统帅)
杜瓦(日耳曼悍将)
马尼乌斯(特提乌斯麾下部将)
将多朵尼斯(来自劳里卡,日耳曼贵族大将)
阿德姆(日耳曼将领)
阿里奥盖苏斯(日耳曼将领)
塞西萨可斯(日耳曼将领)
赛尼阿努斯(不列颠大将)
托哥顿努斯(赛尼阿努斯麾下部将)
【画外音】
马西莫斯-塞加因-阿努克-尤利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