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欢了2本书《扫除道》,还有《断舍离》,比较认同一句话:对物品的态度,就是对待日常生活的态度。《扫除道》读了,每次洗澡洗洗卫生间,看着变干净的环境,内心真的特别爽啊,不给污渍留死角,眼睛看不见的地方也打扫干净,对周围也会更加喜爱。
带团队,对人是有要求的,人也应该对身边的物品是有要求的。入的时候,到底这个东西是你喜欢的,用它的时候,不自觉地开心,自信。就算有感情的东西,不能再用了,囤着反而是对东西的不尊重,同时这个东西不能给自己带来心动的感觉了,就不再属于自己。
最近想在读一遍断舍离,是因为前天狂街,女孩子真的容易看到便宜好看的衣服,就买了。前天,我买了5件衣服,1件闺蜜推荐,2件可能需要,2件穿着好看。但是。。。买回家了心里不舒服了,似乎打破了对内心的承诺,觉得买这么多不对的。
必须要读一遍《断舍离》,断舍离也是探索更自由的自己,就是因为喜欢才买,更自由的选择。
不是因为别人的推荐,不是因为不好意思,不是因为便宜而买。更自由的买。
【断】 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 】就是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 】就是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迷恋。
舍
不是见过的人就能邀请到家里,要给喜欢的人和事情留空间。这样也会越来越明确自己喜欢什么。
1.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2.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3.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1.把柜子上所有东西都拿出来。俯看审视一番。怎么看都是破的,坏的,不会用的,留着干嘛呢?
清完后,眼睛似乎都闻到更新鲜的空气,感觉一级棒!
2.以自我是否要用,和此时此刻,现在的我是否喜欢会用(不是过去喜欢用就留着,可能将来会用就屯着)。觉得东西可惜,是将就东西,将就其它事情,重要度大于自己。
僻如,一年前一女友送我的红色指甲油,加上一男友前年送的,平时三百天都很难用一次,但是处理了可惜啊,也许会用呢?纠结啊,其实送人了,也不会不爽啊,想了几天还是没处置掉,是为什么呢?
3.以必要,合适,愉快来舍。
舍掉不合适的,整理起来东西少不会乱,心情是真的~爽~
作者山下英子建议,衣柜要留3成空间;橱具柜留5成空间;欣赏柜留9成空间。看着会更流通。
【断舍离的步骤】
Step1 完全打开壁橱,拿出所有东西,摆在面前。
Step2 从已经毁坏的、不能用的杂物开始处理,逐步以“必要·合适·愉快”三个维度压缩物量。
Step3 壁橱基本上是“看不见的收纳空间”,物量应该大约占空间的7成。从“易取·好收·美观”三个维度收纳整理,做到使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