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
书中自有黄金屋,快速高效的输入,才能实现高效的输出,增加写作变现的能力。
可是,读书也是有技巧的。有些书很枯燥,明明别人都说好,可是自己就是看不出来,或者看着看着就看不懂了。
那么,对于写作者,怎样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能力呢?
其实,很多人不明白,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式。
在这里,我们将书籍以从中摄取知识的内容,分为四个大类:流行小说、严肃小说、科普书籍、社科类书籍。
流行小说,主要是指畅销书和网络流行小说。这类书籍往往都是畅销书,能够上畅销榜,不是名著,但是卖的好。
严肃小说,就是那些经典巨著了。这类书籍不得不读,不过与现代生活有距离感,看起来比较艰难。但是看下去,就能发现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科普图书,就是科学和科幻类型的书籍,阅读这类书籍可以开拓视野,拓宽思维。
社科类书籍,包括心理学,历史学,哲学等等,比如《人类简史》等。看这类书能够提高我们思维的深度。
知道了上面的四种分类,对于每个分类,该怎么读?
不同种类的书籍,也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有不同的侧重点。
流行小说,可以研究为什么这本书受欢迎,可以上畅销榜,被改编成影视剧。同时,可以利用书籍自带热度,自带流量的特点,写出的文章往往是自媒体人吸引阅读量的保障。
流行小说,主要看剧情套路,一般有温情、励志、孽心等几种。可以在阅读时,顺着故事线做出标注,比如:主角出场,事件1,事件2,冲突等等。
这类小说,人物往往都呈现脸谱化,设定都比较相似。如大女主,一般都是聪明,善良,敢爱敢恨,充满智慧,如:甄嬛。
严肃小说,往往是又长又枯燥。但是想要增加写作的深度,还是建议看这类小说,因为经典永远不会过时。
看严肃小说,就要重点看小说架构,还有其中的金句。需要自己梳理架构,剧情走向。
书中的角色往往是人性的,丰满的,对待人物需要具体的分析,总结出自己的观点。而观点则可以成为写自媒体文时的一个观点。
还有,书中的大量的金句,可以摘抄下来,让自己写作更有文采。
科普类的书籍,阅读是需要从概念入手,因为这类书籍面向的读者是大众,而大众往往是非专业的。
所以科普类书籍经常运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这时就可以用画图来帮助自己想象,比如《给忙碌者的天文物理学》,就可以用这个方法。
科普类书籍的读者大多是科幻爱好者,而不少书籍已经被拍成了电影,可以通过电影帮助理解,获取书中的概念。
对于书中的知识点,需要用笔标注出来,最好能够整理成读书笔记。
社科类图书,这类图书的阅读技巧是抓住中心观点。可能有些书中的观点会与读者的观点相冲突,这时就需要放下自己的情绪,接受作者的观点,再开始阅读。
这类书籍一般在目录和前言中可以看到非常明确的中心思想,在阅读是需要画出书中的观点,总结成干货。干货类文章,在自媒体平台是很受欢迎的。
阅读前,对作者进行了解非常有必要,需要关注作者的学历、身份,人生经历,灵感从哪儿来等等。这对于后面的阅读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小王子》的作者就是一名飞行员,这样的人生经历决定了写作的角度和视野。而《冰与火之歌》作者马丁,是一名历史学教授,在写作是就掺入了大量的历史事件。米兰昆德拉的作品,爱情,性,自我存在则是其写作的主题。
还有,作者在不同的时期,心情不同,写作风格也不同。比如太宰治,在不同时期,写作的风格从犹豫悲伤到欢快积极,差别就非常大。
知道了不同书籍的阅读方法,在看书的时候,还要注意读书的环境,建议找一个舒服的地方阅读。
碎片时间阅读,效果不一定好,往往大脑还没有进入阅读状态,就被匆匆打破。
经常这样,就会觉得自己读不下去,感觉心浮气躁,有些人就会放弃这本书,甚至放弃阅读的习惯。
能够长时间阅读,才能进入心流状态,帮助养成阅读习惯,这样的阅读,效率才高。
快速阅读,并非精读。很多人拿起一本书就开始精读,尝试去了解每个字和词,可是很多书中概念和内容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怎么读怎么难。
这时就需要快速略过,用最快的速度看完,不懂的直接跳过。标注出不理解的地方,让大脑先对这本书先有个印象。
对于社科类书籍,可以通过章节和标题的名称,找到中心论点。不一定按照章节顺序读,用笔画出定义,带着论点去看前期的铺垫例子。
或者先看书评,听书稿,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让这本书在大脑中留下一个引子。
不要纠结于书中的一句话,一个观点。这毫无必要,阅读需要上下文联系才能理解。
有时候,看不懂,可以跳过,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
要明白的是,阅读是一种兴趣,不是孽待自己的方式。因此,找自己感兴趣的书去阅读很重要,确立自己的写作方式和阅读取向。
阅读,就是要读的开心,读的愉快,读的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