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为“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是北宋时期传统制瓷工艺的代表,从古至今,汝窑的仿品多如牛毛,下面就让我们了解学习一下汝窑的点光鉴定法。
汝窑古瓷经过时间的沉淀,或多或少地都会跟周边的环境发生物理和化学的作用,再加上自身釉面分子每时每刻都在做氧化运动,使古瓷面貌发生了本质变化,脱离了刚烧制出来的本来面貌。开门的古瓷整体看釉面珠光宝气的,表面像有一层致密的厚的胶质薄膜,这是由于古瓷在时间的作用下本身釉面分子间距结合的越来越紧密,与周边物质经过“吐”“纳”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不像新仿瓷器的釉面整体看起来是薄的松散的和干的,这个是新老瓷器整体看的对比效果。
汝窑瓷器在古代完全是手工烧制工艺,烧制出来后釉面就有凸凹不平的毛孔,我们称之为“猪毛孔”。这个会呼吸的“猪毛孔”通过肉眼看是一点点的光反射到我们眼中的一粒粒的亮的坚挺的油润的细腻的像针尖一样的孔,同时这个“猪毛孔”的聚光度、坚挺度、油润度、细腻度是新仿瓷器釉面上产生不了的,也仿不出的。请看我附上的古瓷釉面“猪毛孔”的对比图。民国距离现代只有几十年的光景,民国时期烧制的古瓷相比清以上的算年纪最小了,由于时间短,民国时期的古瓷釉面没有得到最充分的质变,它的面貌最接近本原,凸凹不平的“猪毛孔”最明显,也相对好看,我们以民国为底线,拿民国古瓷的釉面与新仿瓷器的釉面做对比,这也是古瓷鉴定最直接最有效的鉴别法。
汝窑古瓷经过几十年几百几千年后与周边环境发生了质变,脱离了本原,在古瓷表面形成了老化层,我们称之为“皮壳”,古瓷“皮壳”上面的老光是新仿瓷器仿不出的,看老光的方法是看光反射到眼中的一点,由点及面,由一粒粒“猪毛孔”的针尖样的凸凹不平的反射光组成的大面积的圈成圆圈的点光,我们称之为“点光”,“点光”是古瓷釉面材质老化通过光反射到眼中最直接最本质的鉴别法,不是某些专家学者口中说的书中写到的拿手电筒照照瓷器釉面看是否有什么光,或者用手敲敲听听声音之类的伪鉴别方法。那么,古瓷材质老化特征--看点光,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看一点反射光是坚挺的、聚光的、油润的、细腻的和有厚度感的。有人会问到,新仿瓷器釉面也有新光,这个光足以以假乱真,但是我们要掌握老光(点光)的这个度,再把点光具体化就是坚挺度、聚光度、油润度、细腻度和厚度是怎样的,拿新老瓷釉面多比较多看眼光就会提高也会把握这五个度的。现在景德镇做出的瓷器仿品仿老光,仿的只有三分像,看起来像银光,银光可以仿的,但是点光密度紧、坚挺度、细腻、滋润的光仿不出,这个是新老光的本质区别。
最后,不管是“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还是其他瓷器,只要是老瓷釉面都会产生老光的(点光的),也是鉴定新老瓷器最本质的特征,瓷器釉面老化产生的老光是符合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下面,让我们欣赏一下汝窑精品瓷器的美以及新老瓷器的对比图,谢谢大家的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