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不进去书。”
“家里买了好多书,翻几页就不想看了。”
“我都不爱读书,怎么办?”
看书,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什么成为很多人心头挥之不去的烦恼呢?
长年以来一直与书作斗争,看书问题也是我的心头之痛。如今,作为过来人,我想将我过去关于看书的错误执念分享给大家,帮助大家对看书不再心怀愧疚。
执念1:逼自己看书。
如果不爱吃鱼肉,很少有人会硬逼自己吃。因为可以在其它食物中获得类似的营养。
但是如果不爱看书,却有很多人逼着自己去看,哪怕看的时候心猿意马。如果实在看不进去,就百般愧疚,觉得自己不爱学习,无药可救。
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学习=看书。看书才是学习,学习就是看书。这个观念来自于我们从小受到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想想我们小时候坐在教室里拼命读书,准备考试的情景吧!
澄清这个误区:学习≠看书。学习的途径有很多种,如实践中学习,跟着有经验的人学习,看视频学习,旅游学习,与别人交流、讨论,看书学习……。所以,看书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已。
如果你看不进书,就不要逼着自己看,学习的途径有很多种,尝试一下,可能其它方式更适合你。
执念2:逼自己看看不进去的书。
有人能看得进书,但不是所有书都爱看。有时通过朋友介绍、网站推荐,买了一些畅销好书,铺开书准备大干一场,可是翻几页就束之高阁了。后面每每看到这本书,都是心头一痛,然后责备自己不爱学习,原因仅仅因为不爱看所谓的畅销好书。
别人都推荐的好书,不一定是你需要的。举个例子,如果你没有孩子,即使别人再怎么推荐育儿经典,你也不会想买来看。可是,有一些书,如社科类、经济类等,别人推荐了,你就觉得应该买来看,因为你觉得哪怕目前你并不需要这些知识,也可以先了解学习,以后可能用得上吧?可是当真正看时,你不是看不下去,就是看完就忘。道理和育儿书是一样的,当你还没有迫切地想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时,即当你的生活还未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时,你很难强迫自己去细读这类知识。
这个时候,何不潇洒的做个大略阅读,找找看书中有没有目前能用得上的知识点,如果没有,就将它收到书柜中,也许以后哪天,你在生活中突然碰到要了解它的需求,这时,再拿起它细细品读,何尝不可呢?
执念3:对于每本书,都要精读。
以前我读书,总是逐字逐句的慢慢阅读,生怕读漏了一个字,就会错过一个黄金屋;生怕读快了,就会误解作者的原意。这样做的结果是灾难性的。因为读书速度慢,我的阅读量很少。并且因为这样要求自己逐字逐句的读书,很多书,我读一半就不想读了。读书不再是乐趣,反倒变成了沉重的负担。
我很爱买书,买书的速度,远远大于我的阅读速度,导致家里堆了成堆未读的书。这样,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书,那些本该陪伴家人的温馨时光、开心的生活娱乐、全部挪给了看书。刚好我的工作就是看书学习再上课,所以基本上我在公司在家都是捧着书在看。在外人看来,我真的好勤奋,好爱看书。可是个中的低效以及坚持的痛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就像个看书的苦行僧,牺牲了所有,将生命献给了书。
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有这样的读书习惯?一拿到一本目前对我有用的书,就这样逐字逐句、生怕漏掉什么的读法,好像读完后,书的作者会出一张考点非常细的考卷来考我一样?
有一天,我突然恍然大悟:这不是我,也是大部分的你们,上学读书时的情景吗?一本教材,学好几个月,不停的翻来覆去学习里面的细节,做练习题,做考卷,每月考、每学期考、每年考、毕业时还考……这么多年训练下来,我们都被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训练出这样的读书习惯。
如今从学校解放了,我们终于可以开心的一目十行的看书了,终于不用再为考试看书了。可是,一拿起书,我们还是条件反射地开始一字不漏的读,字字句句的理解字里行间之意,把自己搞得很累,而且最终的结果是书也看不完。
是时候从这种执念中解放出来了。除了考职称、考证之外,我们读其他书时,如果再发现自己在逐字逐句地读,一字不漏地看,以至于开始影响我们读书本来的目的(比如在书中寻找你想要的答案,或者纯粹为娱乐而读),这时要大声对自己说:“我已经不用考试了!不要再这样一字不漏地细读了!”
那么总结一下给大家分享的看书的3个执念,分别是
执念1:逼自己看书。
执念2:逼自己看看不进去的书。
执念3:对于每本书,都要精读。
现在大家可以尝试放下这些执念,放下对书的愧疚之心,尽情享受看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