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深圳遇袭孩子父亲的一封信#
孩子情况:桐桐,8岁
共闻日期:2024-9-23
共闻时长:5分钟
对话内容:
桐桐:这个小朋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妈妈:我们去找找背景信息,这个男孩是个混血儿,妈妈是中国人,爸爸是日本人,今年他随爸爸从日本来了深圳生活,上学路上被人持刀刺伤,不幸离世了。
桐桐:啊!这个持刀刺伤他的人是谁呀?他们有什么仇恨吗?
妈妈:目前警方还在调查,这个行凶的人是一个失业的中年人,和小男孩是没有直接仇恨的,但估计他自己过得不是很好,有仇恨社会,仇恨日本的倾向。
桐桐:那他就能对别人行凶吗?这个男孩是混血,可是他自己也没办法选择啊,他又没错。
妈妈:你能这么想很棒,孩子无法选择父母,他们是无辜的。这种随意把自己的不满用伤害别人的行为表现出来,是十分错误和不可取的。
桐桐:嗯,那这个男孩到底属于哪个国家呢?
妈妈:他属于两个国家,因为他的爸爸妈妈来自两个国家。
桐桐:那代表他身份的国旗,就是一半五星红旗,一半日本国旗;日本国旗是对称的,取哪一半都是OK的,中国国旗的话,就要取有五星红旗的那一半。
妈妈:你这个想法很特别。
桐桐:好像上次我们也聊过一个中国阿姨保护被刺的日本小孩?怎么日本小孩在中国这么容易出事呢?
妈妈:这个问题就非常复杂了。因为历史的原因,中日关系向来敏感。但别有用心的毕竟只是个别人,大部分人就像我和你一样,是普通人,正常生活的人,无关他的国籍。
桐桐:嗯,日本也不全是坏人,中国也不全是好人。
妈妈:你能这么想真是太好啦。
评论:(妈妈对新闻的评价)
在巨大的悲痛面前,仍能保持慈悲和爱,是非常了不起的。
对话复盘:
1、因为聊的时间太晚,最后没有深入下去了,其实可以有很好的哲思点:这个孩子的离开,会带给他的父母什么?仇恨是化解仇恨的好方式吗?有没有其他的方式?
2、孩子受外公影响,在相关问题上还是不够开放包容,以后需要慢慢引导。
以后可拓展的方向:
日本和中国复杂的关系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