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24——春秋谱系表(周惠王姬阆)

        周惠王姬阆(?—前653年或前652年),周釐王姬胡齐之子,东周第五任君主,谥号惠王。


周惠王姬阆


       从周庄王开始,周礼逐步被破坏,《左传》记载:诸侯享受的礼仪待遇,跟爵位关系较大,虢公、晋献公被同意回敬天子的酒,不符合礼法。怎么不符合礼法呢?按照《仪礼》中《燕礼》的说法,敬酒的秩序是国君自上而下地为臣下进酒劝饮,即所谓“旅酬”。被允许回敬天子酒,是一种非常额外的礼遇。


      《左传》经常记载一些关于周礼被维护或遭到破坏的事件, 可是,周惠王,为什么会破坏周礼呢?是为了讨好诸侯吗?


         当年周庄王和周釐王的想法都很简单,就是绑定齐国,寻求依靠。这样做,初期效果是良好的,诸侯确实碍于面子,开始尊王,后来却致使齐国空前壮大,身边围了一群小诸侯国跟班,威胁到了周王室的统治。所以,周惠王上台后,想改变执政思路,即:拉拢其他诸侯,牵制齐国。虢国自不用说,和王室关系一直不错。晋国刚受到王室的提拔,实力尚在恢复期,能广泛联合实力中等的诸侯建立“抗齐统一战线”,确实是一个牵制齐国的好办法。为了完美践行这一统战思路,郑国也被纳入周惠王的拉拢范畴。据《左传》记载,周惠王继位当年,曾委托虢国、郑国、晋国组成迎亲队,前往陈国为自己迎娶了惠后。三个诸侯仿佛紧密地团结在了周王室周围。就在这种情况下,周惠王开始进行了小试探,这就是历史上的:


王子颓[tuí]之乱


         笼络了几个诸侯国以后,周惠王有点小得意。为了验证一下效果,周惠王搞了几个小试探。先是强占了妫[guī]国的菜园来畜养野兽,又抢了周朝大夫边伯靠近王宫的房子,还把大夫子禽、祝跪和詹父的土地田产给没收了,再跟自己伙食团的团长石速说:“你的工资(俸禄)我不给了。”周惠王做法看起来浑,却很有理论基础的。周朝规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既然天下都是王室的财产,在自己家拿点东西,还需要客气? 于是他乱抢一气,倒是惹恼了一大帮人。几个“受害者”在一起嘀咕:


“你不仁,休怪我不义,干脆反了!”


        公元前675年边伯、石速一干人等打着拥立惠王弟弟王子颓的旗号,发动叛乱,攻打周惠王。但叛军失败了,只好拥着王子颓逃亡到卫国。卫国的国君,这时仍是卫惠公,卫惠公记恨周王室当年收留自己的政敌公子黔牟,不仅仅收留王子颓,还联合南燕出兵攻入周朝都城,周惠王流亡,王子颓做了周天子。 此时周惠王的统一战线还真发挥了效力。见到周惠王落难,郑厉公不仅将流亡在外的周惠王带回郑国,还联合虢公一同进攻王城,杀死王子颓和边伯等五位大夫,帮周惠王于抢回了周天子之位。


        周惠王为了感激郑、虢两国的援助,将酒泉(今陕西省东部一带)赐给虢国,将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以东土地赐给郑国,周王朝的疆土再一次缩小。没有实力又想折腾,结果只能是手舞足蹈跳到前台,却只秀一场闹剧就得下去。原以为搞个统一战线可以摆脱齐国的掌控,却一不小心又落入卫国、郑国和虢国的罗网。卫国明面上说是记恨周王室收留政敌公子黔牟才来干涉王室事务,而郑国和虢国表面上说是为维护周礼才帮助周惠王,实际上三个国家的出发点如出一辙:齐桓公用“尊王”旗号号令诸侯很实用,只要运用得当,周王室还是可以变废为宝的。


         卫国押宝于王子颓,尽管失败了却没有大损失。郑国和虢国押宝在周惠王身上,不仅获得了政治资本,还获得了大片的土地。一场折腾,最亏本的只有周王室,天子落魄流浪,遭人笑柄,最后还要破财免灾。 


附:


周平王姬宜臼(约前781年―前720年)

(平王元年即前770年,春秋开始)

周桓王姬林(平王孙)

周庄王姬佗(桓王子)

周釐王姬胡齐(庄王子)

周惠王姬阆(釐王子)

周襄王姬郑(惠王子)

周顷王姬壬臣(襄王子)

周匡王姬班(襄王子)

周定王姬瑜(匡王弟)

周简王姬夷(定王子)

周灵王泄心(简王子)

周景王姬贵(灵王子)

周悼王姬猛(景王子)

周敬王姬丐(悼王弟)

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7年)崩,

春秋结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