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之1

    最近非常热度的新闻,立人轩一案让大家震惊与唏嘘,这么优秀的理科学霸,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很多人单单谩骂立人,但真实全面的细节又有谁知道呢,有些事情可能是天知地知当事人自己知,我是第一次听到成都这个中学,反正对四川盆地不熟悉,我首先声明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行为在现代社会是不行的, 是违法犯罪的,是很严重的,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再去猜测分析一下一些可能。

    我们民族教育理念里,向来有: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理科天之骄子们,对文科向来是鄙视的,不会把文学和哲学放到心上,好一部分理科尖子,出现了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的现象。不是他们学不会文科,他们的能力完全学得透文科,是感觉没有用。

    于是乎,讲话直接了当,不惮于得罪人;有理不饶人,直接把人噎死;发现别人的缺点,直接条理清晰地证明别人是傻瓜,在他们强大的逻辑思维推理面前,别人只能恼羞成怒而别无他法;吵架从来不先服软,能伤害对方多深就伤害多深,心里才痛快。人不坏,但有时的为人处世,会让人恶从胆边生,想狠狠地揍他一顿,大家日常中难道没有碰到这种人吗?如果两个都有问题的人,互相碰撞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可想而知了。

    我今天主要讲的是,我们要真正重视一下文科,文学和哲学,我们太多的对儒家批判了,近年来倒提倡大语文,但是看到小孩初中科目的内容和实际教学,也是为了考试而大语文,真正的经典也没安排去细学,比如这个《论语》,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著名言论,我认为《论语》有一半确实是过时无用的,比如祭祀等,但有一半还是很好的,值得我们给小孩进行灌输学习的,来规范日常行为。

    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特别是第三句:别人不了解我或不理解我,误解了我,但我也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的行为吗?讲得多好,反观现在很多人,当然包括我自己有时候都是,别人一旦不理解我,就发脾气,就跟别人对抗,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误解,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孔夫子在那么早的年代,就已经跟学生讲得这么好了,不愧为圣人了。

    如果我们平时做到了“人不知而不愠”, 是不是都要少吵很多架呢,更不用说打架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