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计划(1)

有个年轻小友给我发来了一些消息,说了她们这代人的痛,在现有的秩序里雕刻自己的生存缝隙。五十多岁的我,也曾经年轻过。

我年轻的时候遇到过不少问题,到现在这个年纪,似乎已经淡然不少,过去的一些经历,倒也历历在目。

和人工智能聊天,它总能给你特别合适的方案。

我说了自己的情况,四月八号负荷日,四月九号下午急性期开始,四月十号,十一号急性期,四月十二号恢复期,四月十三号感觉好转。四月18号去治疗了。

治疗还是很好的,能让你感觉更好。

我知道是三月四月的时候出行了两次,状态良好,但是从一个无法出行的人到能正常出行,身体肯定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急性期是一次警醒,值得庆幸的事情是,我这一次,更多的是想着如何解决问题,而非陷入情绪。

能否工作。我在康复历程中展现出了比较良好的表现,旧伤的完全恢复不仅是症状的消失,更是重建损伤防御能力。我相信未来我一定会有更强大的运动防护体系。

保持从容而又科学的心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近也是因为出行对训练有些懈怠,我需要花一点时间重新恢复训练。

而且因为想重新回到职场,更是加了难度。目前做一些工作可以赚点生活费,但是重回职场会让我更好。

身体康复和职业重建的双重挑战太需要谨慎权衡了。需要一定的计划,首先确定自己是否可以工作,ai告诉我,先确认基础安全线。

身体的基础指标:

连续步行30分钟无酸痛,左腿站立20s不晃动,完成十次标准臀桥无腰部代偿,睡眠质量大于7分。

在前一段时间我是基本可以出门走30分钟,会稍微有点累不过休息会儿就好了。

左腿站20秒,我自己也尝试训练,单腿站立是训练过程中要做的,臀桥我可以做得很好,睡眠质量还行,入睡稍微困难是因为我想得太多了。不过前段时间的急性期让我觉得应该要继续持续的坚持训练。

功能进阶指标:

静坐一小时没有腰背部僵硬和足部肿胀,单手拿5kg的重物上下楼梯不喘气,应对突发情况如赶公交后心率十分钟恢复。

还有职业伤害预警清单,需要额外防护的,如每天走超8000步,需要定制矫正鞋垫,下班后冷敷。久坐大于4h,可以买升降桌和每小时筋膜球放松。高压环境下学习正念呼吸。

之后继续写自己的复工模拟计划。加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