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30

                                                               老子的三宝

“天下皆谓我道大”,他说,天下人都说我讲的“道”很大,包括了中国先民传统所讲的“道”,“似不肖”,好像不大对。“夫唯大”,就因为太大了,大到没有边际,摸不着,看不见,“故似不肖”,所以好像不大对。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好在这个“道”什么都不像,如果这个“道”像一个东西一样,也就一点都不伟大了。假使这个“道”可以讲得出来,可以让人看得见,那老早就没有了,也就不是“道”了。

老子说“我有三宝”,谁拿到谁就有办法,能够把握得住,就可以得到保佑,那就功德无量。老子的“三宝”是什么?不是佛、法、僧,而是“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告诉我们三件法宝,不管做人做事,创业立功,上至帝王领导了全世界,下至在家里做家长,都离不开这三宝。

第一件宝“曰慈”,对人对事无不仁慈,而且要爱人,处处爱人,处处仁慈,这是第一件宝。“慈故能勇”,一个人真具备了仁慈、才能、大仁大勇,具有爱天下人的心,才有牺牲自我的勇气;真仁慈才有真正的大勇,小仁慈没有真胆子。当然,他讲的“慈”是以天下人为对象的“道”,老子的“道”是天下之大道,不是讲“妇人之仁”的小仁小义。

    第二件宝“曰俭”,老子说的俭,是指精神的消耗;言语、行为、时间都要节省,都要简化,话不要啰唆,要简单明了。所以一个善于处世的人非常简单明了,也就是老子的“无为”之道,因为太简化了,看不出他有所作为。“俭故能广”,因为能够简化,所以发挥起来更为广大。比如一个人,假使不简化自己,什么事情都过分的复杂又啰唆,因为精力是有限的,能用的就不广博了。所以能够简化,才能够广博。“俭”等于佛家所说的“放下”,就是一切欲望都摆脱、都空掉的道理。不过,老子不谈“空”或“无”,他只讲“简化”,因为绝对的“空”以及绝对的“无欲”,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老子只告诉我们“清心寡欲”。佛家动辄讲“无欲”,绝对没有欲望,那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成道也是一个欲望啊!想开悟更是一个大欲望。所以说,老子只能教人“清心寡欲”,“寡欲”也就是“道”的一个修养了。

   第三件宝是“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的意思并非自甘堕落。“不敢为天下先”,是否应该为天下后呢?那又不行,所以老子讲的还是中庸之道。一件事情,智慧太过,话说得太少,在后面跟着,结果什么也得不到。所以,既“不敢为天下先”,也不可以为天下后,要恰到好处就成功了。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为天下先,接着是项羽,都是为天下先。可是为天下先的在历史上都下去了,不先不后的是汉高祖刘邦成功了,在后面来的又来不及了;就是朱元璋起来也是不先不后从中间来的。所以,不要解释错了,认为“不敢为天下先”就应该为天下后,太后就没有份了,要恰为天下中,恰到好处。不过,这可就难了,所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原则都讲了,我们人生如何去运用去创造,如何去做事,在于个人的智慧。这就是老子说的“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暖阳_1332阅读 3,701评论 0 0
  • 这次的笔记主要整理了《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到第八十一章的内容及思考,其中从三十八章开始为下经。在为人处世修道等方面,...
    王一翔阅读 4,536评论 1 5
  • 老子道德经解上篇 憨山大师著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妙行如涣阅读 36,045评论 6 39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12,736评论 28 53
  • 信任包括信任自己和信任他人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失败、遗憾、错过,源于不自信,不信任他人 觉得自己做不成,别人做不...
    吴氵晃阅读 11,354评论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