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书看得落泪是多久前的事,我都快不记得。毕竟文字和影像不同,代入感更慢一点,所以,当我看到有读者评价#泪目#的时候,有点小紧张,特别想知道我能不能做到被打动。
昨夜喝了太多的酒,四点就早起,打开如父如子,随意的浏览。情节不太复杂,两个家庭因为六年前抱错孩子,追问血缘和情感哪个更重要的故事,日本人写作的风格很清新,文字简单不浪费,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小时不知不觉读完,可到最后,眼泪止不住的掉了下来。
也许在良多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庆多身上看到了孩子的影子,从最开始的不喜欢粗俗的雄大一家到最后讨厌良多这样的精英家庭,不管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把我们包装成如何坚不可摧,深藏内心的柔软还是热爱有生活情趣的一切。
当良多看到庆多给自己拍的那些照片,才明白六年共同生活的点滴积累已经超越了血缘,让两个人精神上无法分离。幸运的是,他做了勇敢的选择,用最真的爱把儿子重新带回来自己身边。
什么时候一个父亲能真正成为一个父亲呢?是从怎样的一刻起,一位父亲能够真正撑起“父亲”这个称号呢?
看完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后,我已经分不清谁是谁的儿子,谁又是谁的父亲了,但是谁能说这种“糊涂”不正是最有利于故事中的两个孩子和两个家庭的呢?了解一切事实真相后,依然能分清什么是初心,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毫无意义的,是最高境界的“糊涂”。
并不是每个父亲都明白“父亲”二字所承载的含义。成长不只意味着变得强大或优秀,也要学会道歉与和解。不仅仅是与世界或他人的和解,比这更重要的,是与自我的和解。说到底,血缘关系所带来的亲情,不过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本能,而朝夕相处所积淀的情感,才是超越一切的温暖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