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简友“萌读书生”的推荐,前几天在拼多多上买了《心理学与生活》,主要是便宜。看到平台推荐的一套心理学书籍,我又心动了,主要还是便宜。我心里总有一种认识:简单生活就是不奢华,便宜就是简单朴素。
为了利益最大化,当晚还花6块钱办了月卡,次日上午买心理学套餐的时候就用到了,确实便宜。平时生活也较为简朴,月卡优惠券每次只能用一小部分,我只好考虑最近有什么要添置的。牙膏快没了,牙刷也卷毛了。搜索牙膏时,突然发现平台推荐了一款极其便宜,我忍不住就下单了。

中午视频的时候跟妻子提起这件事,本想炫耀一下。不想听到的却是另一种说法:拼多多是便宜,但是根本不能用,最后算下来反而花了冤枉钱;生活简单,不是说不要品质,极简生活反而更注重品质,减少的是不必要的开支。
挂完电话我陷入了深思,极简生活到底是什么?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在人民日报上好像看到过类似的文章,于是我赶紧打开搜索,可惜没有找到那篇文章。不过看到了2014年发布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醍醐灌顶!》,让我对极简生活有了新认识。

文章从极简欲望、精神极简、物质极简、信息极简、表达极简、工作极简、生活极简等七个方面具体解释了极简生活方式。极简主义生活,不是简单的物质简单,而是涉及方方面面,是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
物质极简举例:超过一年不用的物品丢弃、送人、出售或捐赠。不囤东西,不用便宜货、次品,确有必要,买最好的,充分使用它。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和纸袋。用一支好用的钢笔,替代堆积如山的中性笔。用瓷杯、钢杯代替纸杯。整合、精简电源线、充电设备。

信息极简举例:精简信息输入源头,减少使用社交网络、即时通讯。少看微博、朋友圈。定期远离互联网、远离手机,避免信息骚扰。不关注与己无关的娱乐、社会新闻。精简电子邮箱数量。关注少而精,宁缺毋滥。时间线干净。APP使用少而精,删除长期不使用的应用。

而我所谓的“极简”,充其量只是物质需求简单,更多的是对“吝啬”的自我粉饰。真正的极简生活,能够把有限的精力集中起来,专注于追求明确的目标。定期清减不必要的物品,用有限的资金,提升必需品的质量。
重新审视规划自己的年度目标:写作、阅读、锻炼、练字。简单明确,不贪多求全,不好高骛远。除了工作之外,每日剩余时间并不多,精力有限,能够集中起来,有计划的展开训练,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就是成功。

简约而不简单,平凡却不平庸。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极简生活”,而不是陷入搅作一团的“垃圾堆”,左冲右突,弄得自己身心疲惫,反而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