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大五号门出去穿过天桥,在文星湾一条巷子最深处,寻到这家隐藏在市井的面馆,两个人进门后喊孃孃要两碗肥肠面,多添海椒,浓油赤酱的肥肠面,在海碗上撒一撮香菜点缀,端上来用筷子将汤底佐料搅拌均匀,挑起裹着红衣的小面入口,汤汁中噙着肥肠腌制的酱香,两个对肥肠有执念的人,终于富有仪式感地将其送入舌尖。一碗肥肠面的好吃与否取决于它的浇头肥肠,它是这碗面的灵魂,卤煮入味的肥肠,软糯之余又有一番嚼劲,泼辣的海椒中和了其本身的肥腻,一口肥肠,一挑水面,在三十多度的天气中吃得好不热闹。
这座城市的几乎每一条巷子,都有一家像“面对面”的小馆,尽管在这座急剧发展的城市中间,显得无比渺小,却令无数匆匆忙忙的食客,在这里留下亿万种味蕾冲撞的记忆。对世人来说,最好的味道永远是家的味道,因为那里是胃细胞最初萌芽的起点;对于远行求学的游子来说,看似平庸的肥肠面中,有北方人对面食的热忱,有南方人对辣子的衷爱,更重要的是,有来自天南海北的两位食客,面对出身卑微的肥肠,相视一笑生发出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