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

很早之前看完《八月未央》以及影评,写了一半的话题,今天和妈妈短暂的通话后重新提笔。关于原生家庭和成长记忆对自己的影响。以前看过很多相关的讨论,潜意识里觉得这些离自己很遥远,我有完整的家庭,从小到大没有被打被欺负过,除却这些容易被感知被辨别的根由,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被深入思考过,但我知道,家庭和以往的经历对自己性格和认知,是有关的。

很多人说我性格很好,是个温和的人,很善良,很为别人考虑。我想,这些一定得益于父母的言行影响。从小到大的印象中,妈妈是个很温柔的人,不会和别人吵架拌嘴,即使在姑姑和奶奶那儿受了委屈也和气待人,近几年能唠叨一些,对妹妹也言语严厉了些,但在我眼中在认识她的人眼中,她温和善良真诚。妈妈一直说这些是因为受孔子思想的姥爷的要求和教导,而我大概是耳濡目染。爸爸是一个超热心的人,别人请求帮忙,尽己所能,而我大概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天视频的时候妈妈说起一件小事,别人帮了一个小忙,妈妈一直记着哪天有机会还回去一份礼,她说咱们家不兴占别人便宜,我深有体会。

父母给予我们的无私而伟大,其中包括教会了我们如何在这个世间生存立足。爸爸对自己想做的事格外勤劳肯干,也很聪明,对劳作工具和家居物品的改装常被人称赞。妈妈很细心很能干,能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从初中住校开始,我的生活用品一定是寝室中最舒服最方便齐全的。他们无意识教会我的使我在同龄人中拥有很好照顾自己的生活技能。父母一直秉持践行着一个观点,苦自己不能苦孩子,牺牲了太多自己享受的机会,尽可能把好吃的好用的留给子女,无条件地包容着我。从小到大,我是别人眼中听话的孩子,但在叛逆期也和父母闹过好几次别扭,有时候我就想,无论对错,他们一如既往的对我,他们怎么那么能忍,如果是我孩子那么不听话我肯定要气死了。也许这就是爱和血缘。

我一直感激父母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正常的生活,给了我自由的选择,他们是我最亲的人,是我可以不用选就相信和爱的人。但是从我现有的认知里,他们是不成功的。养育孩子不是简简单单养大,教育和培养更为重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经济条件,不需要多富足,但不应该让孩子在不该有的年纪里因为经济而发愁,我很庆幸,我一直正确看待了这件事,没有过度自卑,也没有因攀比而埋怨。我感受被爱,但我和父母之间缺的沟通,是我内向、固执、不依靠的重要缘由。我很羡慕那种善于聊天,活泼开朗的女孩,而我和父母的沟通好像在很早之前就有问题。记得小时候,家庭作业要求,我很认真地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妈妈看过以后很无所谓地说你都知道就是不好好做,那时很伤心吧,躲在被子里哭。后来我很喜欢文字交流,但是除了和父母。因为感觉不被理解,所以很多事不再说。有一句话“富养女”,我觉得除了富足的物质和爱,彼此的沟通和理解也很重要,当我们遇到一个人轻易地会觉得他比父母还要理解自己,就很不理智。我在感情里过分投入和依恋大概也与此有关。

我很小就知道,我可能比别人拥有的少,所以不会要求什么,会怕别人不高兴,会觉得没有底气。别人问我想不想要什么,我想的不是我有多想要,而是我能不能接受,别人会怎么想。我没有特别喜欢的东西,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感动,所以会显得很随和。而这样不太关注自身需求的人,没有鲜明的个性,很平庸。

人们总说父母是自己最坚实的依靠,不能否认,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孩子。但不知从何时起,他们不是我在遇到问题首先想到去寻求庇护的,我知道他们不懂,他们也帮不了,从很久以前我就习惯了独立去做选择。好像我人生每一个节点都是我自己决定的,从小学毕业开始毅然选择离家远的初中,报考高中选理科,大学去哪个城市填报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到读研读博,什么时候谈恋爱,去见男朋友的父母,我都是自己决定的,我好像没有意识要去问一下父母我该怎么做,或者也问了,他们一定说你自己考虑。有时候,不知道是他们放任了我,还是我离开了他们。以前我一点儿都不恋家,在过去16年在外读书生涯中,每年在家待的时间最长3个月。近几年父母身体不好,每一次回去都发觉他们更老了,我才想用更多时间陪在他们身边。

我是一个很不自信的人,方方面面,我觉得父母也不是很自信的人,所以可能是遗传吧。我不太相信别人对我的喜欢和赞扬,但是别人的否定却对自己会是极大的打击。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我听话懂事,考试成绩好,是为了让父母高兴,别人的认可对我是很重要的,极强烈的自尊。父母在有我和妹妹后,又选择生了弟弟,是我和父母之间永远无法逾越和理解的鸿沟。我说服了无数次让自己接受这样的事实,尝试了无数次与自己固有的想法和解,但这件事及由此产生的印记,我抹不平也忘不掉。回望当初青春懵懂的那个女孩,勤奋刻苦地学习,老师的称赞同学的佩服,希望父母以自己为骄傲,可随之出生的弟弟好像昭示着自己所努力证明的优秀都不如一个儿子重要。与之相关的流言和事实的无力改变,都被放在心里,习惯了独自承受以及渐渐封闭与父母的交流。没有感觉到不被爱不被重视,就是这件事无端地折断了自己的骄傲和信仰。后来很多年,心疼父母的辛苦,也想要呵护妹妹弟弟健康长大,但是依然无法理解他们当初的做法,我只是接受了命定的安排。

无论怎样,父母在,家就在,那个可以肆意放松的地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