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先生,想必不用太做介绍,公益事业的热心参与者,全人教育的执着实践者,喜欢行走的读书人,一个热爱生活的有趣的人。《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本关于成长书,因为成长永远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功课。《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俞敏洪对教育的反思,也是俞敏洪的率真世界观。通过24场以教育为主题的演讲,作者真情流露讲述了自己成长的励志故事,同时也直面当下的教育困境,直面生命和成长的叩问。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一个国家基础,中国的教育主要是面临公平与均衡的挑战。虽然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有一个现实就是城乡教育失衡,晚上给老家妹妹联系,家中的外甥已经没有英语课程了,因为小学的校长不给人家代课老师工资,感觉超级无奈,公家的原因代价就是牺牲孩子的前程为代价。要知道农村教育本来底子就弱,虽然因为不是主课,但是我们总不能闭门造车,国际交流还是离不开英语,近代的发明创造哪有都是英语为底板的,无奈。但我相信随着远程教育等各种技术的发展,我们多少可以缩小一些差距。我们应该相信,透过科技推动教育平等,使每一个角落的儿童都接受到中国最好优质教育,让每一个儿童都有机会进入世界一流的机会。
日本有一个的教育学家小原国芳,他自己从幼稚园办到大学,整个学校的名称叫做渔船学园。他说了教育十二信条,没有什么特别:“全人教育”、尊重个性的教育、自学自律、尊重自然、高效率的教育、立足于学的教育等。我认为对我们有很好启示作用,“钱学森之问”想必还没有答案?我们没有相对应的物理化学诺贝尔奖,我们的科技普遍受制于人,我们需要争气,我们嘲笑的“小日本”人家每年基本上都有诺奖获得者,人家的教育相当成功,还有我们的嘲笑的“高丽棒子、印度阿三“,都有可圈可点的东西,我们严格意义上真的需要向人家学习,毕竟谦虚才使人进步。
我们的孩子,对于考试知识狭隘的获取,没有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独立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创造力、独立精神缺失更加严重,这都是我们的短板,需要我们反思。我们的孩子真的太辛苦,家长们功利心太强,逼孩子也太深,这几年的疫情也该让我们好好想想了。
提高公民素质,也更是一种教育。素质无非三要素,其一你得有最起码的良知。持正念、走正道,做正事,修正果。一个人做什么事情,你得对起你的内心,最起码过马路不穿红绿灯。其二你得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你不可以只讲自己,图书馆不可以打电话吧。其三你得为社会和国家的进步而努力。不一定做到范仲淹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是在自己的领域可以做到精益求精。梁晓声先生说:”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大家可以稍微参考一下?
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影响是最早的,也是相当重要的。需要给孩子们制定规矩,制定合理计划。好奇心、坚毅、自我控制、社交情商、热情、感恩和乐观,这几件秘密武器都需要打造,总之对孩子们的教育要上心,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站得高点,看得远点,全社会共同努力,把孩子们培养好,在这片苦难的土地上让他们茁壮成长,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灵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