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朋友圈里一则讣告,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那是刚退休没两年的前同事,曾经那么熟悉的人,那么健硕、嗓门洪亮的人,怎么就……心里满是感慨和唏嘘。
这让妈妈不禁陷入沉思,随后给孩子发去了那一段饱含深意的话语。
“人活在这世上不是老了才会死,而是随时。所以对生命要存敬畏之心……”妈妈借着这起突然的事件,向孩子传递着对生命的感悟。她希望孩子明白,生活中的磕绊、挫折,在生命面前都不值一提,要学会敬畏生命,以平和、感恩的心态面对一切。
然而,妈妈的这些话语,有时得到的回应却是漫长的等待。孩子或许觉得这些微信无关紧要,未能及时回复。可在妈妈心中,每一条未读的消息,每一次延迟的回应,都能让她的心悬起。她并非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只是渴望孩子能回个消息、哪怕是个简单的表情,以此证明孩子一切安好,是安全的。这样她才能放下心中的牵挂,获得些许安心。
孩子远在千里之外,父母的心就像一根无形的线,紧紧系着儿女。父母深知,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生活,不应过多打搅,也明白孩子或许不希望他们过度参与自己的生活。但那份与生俱来的牵挂,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他们无法停止对孩子的惦念。
这就是父母的爱,深沉而内敛,无声却炽热。它藏在一条条微信里,隐在一次次等待的回复中。是否收到父母的消息时,不妨及时回应,别让那根连接着彼此的线,因等待而绷紧,别让父母那颗牵挂的心,悬得太久。
孩子们总是没有概念父母头发还是黑色的却是染过的,身体没断了吃药只是没告诉他而已。父母敬畏生命不想成儿女的负担,希望儿女也敬畏生命,爱惜身体,从小事儿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