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1-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买!买!买!

每年双十一、618各种“狂欢购物节”接踵而至,很多人在刚开始的时候,总是信誓旦旦的说:“今年,我不会花一分钱!”,但到事后发现,蚂蚁花呗、京东白条,都已超过了最大额度....为什么每次总是控制不住要买买买呢?

很多时候,很多事物正在悄然无息的进行着,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今天,主要从第三方平台的角度,来给大家揭示一下,平台是如何一步步把你钓上钩的@-@

1.广告轰炸,条条框框的色彩,充斥着你的生活

每年618前一周,甚至前一个月,各大当红明星“出现”在你的手机推送、地铁、电梯,“鹿晗对着你笑”“李现携手邀请你一同参加”,让你仿佛感觉到,总有一场“大事”要发生。不仅如此,持续对“工作累了,买个包包犒劳下自己”,“每年给自己个购物盛宴”等消费享乐主义等价值观的持续输出,使得我们想要参与到这场购物狂欢中,也使得“狂欢消费”四个字,变得那么平常而又合理。

2.朋友圈氛围浓重,“草木皆兵”

毕竟,能够分辨出巨大投入的广告,只是商家的一步棋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人都会参与其中。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羊群效应“,其实说白了就是跟风,大多数时候,大家还是不想让朋友把自己当作“异类”,别人都买,就你不买,你搞特殊嘛?你关注的博主、之前一直跟随的小红书KOL,不断地更新“今年双十一、省钱全教程”等的这些内容,你的朋友、家人、总是让你帮忙“淘宝盖楼”,这种无形之间的人设影响,再一次向你的心灵防线,“开了一炮”。

3.买衣服?买情感?”

服装界的大佬,香奈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some people think luxury is the opposite of poverty.it's not.it is the opposite of vulgarity(有些人认为奢华的反面词是贫穷,其实不然,奢华的反义词是粗俗)"。这句话现在看来,真的是充满设计......里面涉及到了金钱、名誉、地位,但回头看看,这些概念是谁规定的呢?百度上也没有明确指出,粗俗和金钱两者到底画不画等,所以嘛,名言什么的,也只是商家的商业手段罢了。这就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同时,在介绍他们产品的时候,再给你介绍一堆你听不懂的专业名词,“我们的设计理念.....","我们的服装设计师来自....有着...."再给你挂几个留着长胡子的,带着圆眼镜的设计师的照片,让你感觉“哇,虽然贵点,但是好优雅,好高贵呀!”(此时脑中浮现出英式皇家太太端着酒杯的画面)。说到低,这些给你情感上的感觉和体验,属于这些商品的附加价值,当然也算在高昂的总价格中啦。

4.褥羊毛,别看啦,你就是羊毛

当你只是带着“我就点开淘宝看看”的态度,打开APP时,愕然发现“限时!”“最后五分钟!”甚至这些倒计时精确到秒,毫秒,微秒。。。让你觉得“天呐,我差一点就错过啦”,你感受到了危机感,这时可能支配着你的,已经是感性了。商家通过 “倒计时”、“限量”等手段,提高了商品的稀有性,又感觉如果不买,仿佛错过了一个亿。。从而导致了“越花越省”的奇怪想法。等到11月12号那一天,你惊奇地发现,他喵的这五分钟怎么还没倒计时完。

5.没钱?借给你钱。

说到这,自己看了看还没还款的花呗。。决定。。脸红着把下面的内容写完。大家想想,这种情景你是否似曾相识。自己辛辛苦苦挣得3000元工资,这一部分是血汗钱,舍不得花;父母给的200元零花钱,这属于奖赏钱,应该好好消费一波。其实回头想想,都是钱,怎么还有个高低贵贱之分呢?“狡猾”的阿里爸爸,利用了我们“分类”的这一意识,把“花呗”就给我们自然定位到了“休闲享乐”这一块,但是你现在再想想,这钱不管它是享乐、还是学习、还是生活,你借了,说到底,还款人都很相同呀,都是你呀QAQ。没钱我借给你,让你先爽完再说,至于之后,你自己想办法好咯!

最后在这里声明以下,当羊毛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开心就完了呗:),生活,最重要的不还是开心嘛,但是买之前一定要先拿着镜子照照自己,自己的存款到底是剩2位数,还是1位数,一定要看清了,可千万不要冲动消费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