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酬聚餐,这样喝红酒,不容易喝醉!

有个事情,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

郑先生我是一个很喜欢红酒的人,但是酒量却出奇得差。

在酒桌上,还有一个习惯,常常会喝着喝着,就眯上眼,睡着了。

你能想象吗?一个刚刚还在跟你谈笑风生喝酒聊天的人,转眼间就闭上眼,坐在那里调成“静音模式””。

其实,我也是不想,但是,喝到一定程度,身体就这么进入“屏保状态”。

这个没法控制,我比较自律,但对于这个行为却束手无策。有几次,酒桌边上,坐着的是身材火辣的年轻姑娘,但就这样,也还能睡着,也真是服了自己。

朋友们对我这个“酒桌洋相”,一开始会笑话我,但是时间长了,这好像也成了我的招牌,更能让大家记住郑先生我这个人。

不过,这不妨碍我对葡萄酒的热爱。

喜欢就是喜欢,何必拘泥于不足呢?

酒量差,那就喝个半杯也好啊;酒量差,那就多跟朋友们一起喝啊,又交到更多朋友;酒量差,那还能省钱,可以喝到更多不同的葡萄酒。

再不济,睡会儿,再喝嘛。

当然,对于爱专研的郑先生来说,想出些不容易醉的方法来,喝酒的同时多解酒,不就行了。

下面这些方法就是我常用的,效果还挺好。

**二 **

喝酒前,先吃点食物,垫垫肚子,阻止肠胃对身体的直接吸收。

空腹喝酒,对肠胃道伤害很大,时间长了,很容易引起胃溃疡、胃出血。

知道晚上要聚餐,在喝酒前半小时,我就会先喝点牛奶。牛奶是个好东西,喝下去,类似于给肠胃贴上一层保护膜,减少酒精进入血液到达肝脏。纯牛奶、酸奶、优酸乳,都很好。

对于应酬也一样。

有些时候,在根深蒂固的酒桌文化传统下,还真避不开拼酒和干杯。不过,现在喝酒也很“人性化”,一开席,不会急于猛喝,大家会先吃点东西,打点基础再喝。

那么,想避免速醉,喝酒前就多吃些淀粉类食品、油肉和油炸食品。

淀粉类食物,比如米饭、糕点、面食。食物里面的大分子物质能跟酒精融合,延缓身体对酒精的吸收。

油腻肉类,比如东坡肉、梅干菜扣肉。这些肉类含有大量脂肪,消化起来比较慢,油脂和酒精结合,同样起到延缓吸收酒精作用。

脂肪比碳水化合物(淀粉类食物)更能有效减少身体对酒精的吸收,而且,脂肪进入体内后,在身体至少会停留12小时,润滑肠道内壁,真正做到“酒肉穿肠过”,不停留。

喝酒时,喝水喝汤,冲淡肠胃内酒精浓度。

酒桌上,一般都会有茶水提供。我很多时候,喝完酒后,会再喝几口茶水,为的是喝水稀释肚子里的酒精,而且,喝水多了,常上洗手间,也能加快酒精的排出。

喝酒时,再多喝点鱼汤、鸡汤。

这跟喝水有同样效果,不过相比喝水,鸡汤、鱼汤含有更高的营养物质,还能让身体补充更多营养成分。

喝酒容易造成身体脱水和钾元素流失,钾是身体必备的营养元素,喝鸡汤是补充钾和盐分的好途径。

边喝酒,边多吃些能加快酒精分解的食物。

可以多吃些蛋白质类食物,如豆制品。在喝葡萄酒过程中,吃点豆腐(咳咳,别想成那个豆腐)、豆腐干,喝点豆腐汤,对解酒很有帮助。

豆制品中含有大量蛋白肽,与酒精结合后,会产生乙醇脱氢酶和水。而乙醇脱氢酶这种成分是对解酒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豆腐又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B,更是加速分解酒精。

当然,肝脏类食物,如猪肝,对解酒也非常好,但是,国内食品安全堪忧,肝脏含重金属多,这个根据食材来源而定吧。

喝葡萄酒时,也不要做以下这些行为。

不喝混酒,不开“四盅全会”。

我有些朋友,吃一顿饭,什么酒都喝,什么白酒、黄酒、啤酒、红酒,就差个烈酒。在酒桌上,如果我喝酒,就只喝一种酒,当然,我也只喜欢喝葡萄酒。喝混酒,对身体伤害极大,在短时间内,过度酒精刺激,会产生大量乙醛,导致宿醉。

喝酒的同时,不喝碳酸饮料。

有些人喝酒乏味了,就想弄点饮料喝喝,但喝过酒后,别喝碳酸饮料,比如雪碧、可乐之类的。含碳酸的饮料,会加速身体吸收酒精,导致速醉。

不吃解酒药、醒酒药。

是药三分毒。有些朋友在应酬时,会吃一些,但是我觉得没什么效果,更何况,还有副作用。

其实,喝酒到六七分是最好的,处在似醉非醉的微醺状态。

喝酒,最怕的是,看到人的两面性。

你自以为了解这个人,但是聚餐喝酒后,这个人展现出你意想之外的一面,这一面会让你吃惊,又难以置信。

我看到过朋友喝醉后,滔滔大哭,哭诉命运不公,听到过,酒醉后的“胡说八道”,也见识过“张牙舞爪”的疯狂行为。特别是一些男人,喝醉后,好似人,又好似鬼。

自律,对男人来说,是非常可贵的品质。

酒桌上喝酒,适量尽兴就好。

虽然,我很苦恼,在酒桌上喝多酒后,会自动进入“休眠模式”这个习惯。

但还是挺满意自己的。喝多后,我就会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睡觉,依旧保持着优雅坐姿,不说话不胡闹不乱来。

此刻,酒桌上的纷纷扰扰,与我无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