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是沈从文《边城》里的最后一句。而我却以为它形象的诉说着广西三江县的大山深处的丹洲古城对父亲无限的牵挂。也是父亲对自己不能回家乡的悠长惋惜……
丹洲古镇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县南端。是柳江河上一座椭圆型的岛屿,曾经是明清两朝时期的县城所在地,遗留下许多400年前的古迹。居民世代以种植沙田柚为主,有的树龄已达到上百年。
这个四面环水,山怀水抱的江心岛屿,秀丽恬静、果子飘香,古朴砖瓦房,蜿蜒青石路。古城墙则几百年来一直呵护着岛民们安居乐业,生生不息……
这个美丽浪漫有着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古城也就是父亲的家乡。他就生长在这里。他那与生俱来的傲骨,和对历史人文的喜爱就来自这里的耳濡目染和这方山水的养育。
据父亲说他们的先人是从广东番禺经商来到这里。到了丹洲后仍以经商为业。可能是资本小,加之丹洲消费有限所以营生并不太好。
父亲在丹洲读完小学,参加一个师训班后就到县城参加了工作。因父亲一手好的毛笔字一到县城就当上了文书。
而我们对这里的熟悉来自父亲偶尔回家乡带回去的沙田柚;来自他亲手打的油茶;来自白切鸡 ,香炒糯米饭……由于交通不便,父亲每次回乡都要费时好几天,火车,汽车,轮船,徒步。每次都是辛苦并期望着。然后带着不舍不得不离开。
丹洲直到今天都没有建桥通车,与外界的交通工具仍只有船。坐着当年父亲远行时一模一样的船舶回到丹洲,走近曾经的李家老宅,亲切之感油然而生。浓浓的亲情扑面而来。那一江清澈而湍急的江水啊瞬间将我融化…
故乡——我回来了!
而父亲也如影相随,雾色中看到他开心的欢笑。
站在丹洲的码头,看着从远方的大山奔腾而来的江水,想着父亲当年逆流而上,涉过万水千山却时时回头的情景。只想说:父亲!乡愁怎么可能只属于您呢,乡愁也在我们的血液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