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记事

      今天去西稍门见一老朋友,路上问路,彬彬有礼的去先说一声“你好,请问”,然后对方忽然吓得浑身哆嗦,我顿时心里不开心,怎么我似乎成了一个穷凶极恶的歹徒了?或者,是我的这样的礼节性的开场白令人觉得不舒适?

       产生这样的尴尬,到底有多少种可能的内在的原因呢?

       我猜想有三,首先是每次问路的时候,常常伴随着我表达的肢体动作,或许是这些动作产生了这种多余的判断,而产生了对人的惊扰?

       其次是我今天穿了一件衬衫,下身是运动裤和皮鞋,整体看来很不搭,前一段时间的红裤子,蓝色衬衫就被人诟病了很久,我当然知道这样其实并不是很好,可是也并没有注意什么,我想言行举止会更好的判断一个人,可是我想我的确高估了群众的判断能力,当然这并不是讽刺。

       因为再次可能是对方正在交谈而我瞬间的插嘴,从无法察觉到和自己对话,这样遥远的距离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实现靠近,会产生这样的惊吓。

       而产生这样的尴尬,到底有多少种可能的外在的原因呢?

       也同样有几种猜想,首先是对方对“我”的初始判断的错误,而产生了对我的可能“惊恐”的感觉,而我成为了一个这样的符号,当我这个符号妄图走入她的话语中时,她便产生了这个符号对应的动作,我想这样的原因在于普遍的认识人的肤浅,大多数人往往通过初次的见面而判断一个人,甚至不通过更多的言行和举止就将对方拒之门外,这样当然是不合适的。

      其次是整个社会带来的防备心理,我想这和前些日子小寨出现的精神病患者杀人事件,以及层出不穷的城市治安事件息息相关,当大众走在路上而仍然能够感受到一种袭击的存在时,那想必是一件值得思索的事情。由此,那些生活在中东等地的人们生活的痛苦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再次是对我这样“礼貌性”的问路的不适应,觉得生疏无比,好像我太过特立独行而与众不同,而这种与众不同会带来他人的一种礼貌性的拒绝,一种防止自己被外界的新鲜事物侵袭的保护?

       我想,上述的原因应该是综合的,那么各位看官,你们觉得,是哪种可能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小燕儿 相对于SMRT(新加坡地铁),我更喜欢坐公车,宁愿它把路走得曲折蜿蜒,下一站不知道会是什么风景。而地铁...
    珈珞的小世界阅读 259评论 0 0
  • 幸福是什么?是美丽的花?还是温暖的太阳?是甘甜的雨露?还是温柔的春风?幸福是什么?我不曾思考过,但是那偶尔袭来的甜...
    流浪的雨天阅读 509评论 0 1
  • 我是一个非常相信自己感觉的人.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痕迹. 遇见季时,我12岁,流离...
    安心1988阅读 245评论 0 1
  • 喜欢他的时候把他和我关在一个分组里,每天看他的在线状态,到后来啊,喜欢的看不见希望的时候把他放到几百个朋友里去了,...
    啾啾啾啾啾啾阅读 14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