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贯之走正道,慎独敬畏唯坚守

今天读了稻盛和夫《心》这本书的第四章,读完这章,再回头看一下整本书的结构。

第一章是构筑人生的基础,主要讲了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第二章是动机良善,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下决心做事情之前,要想一下是不是出于利他的动机。

第三章是以强大的心灵成就未来,讲了愿力、意志力、榜样的力量和灵感的迸发。

如果说前面三章都侧重于主观层面心性的修炼,那么,第四章的贯彻正道,更多地是指在实践过程当中的淬炼。

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无论遭遇怎样的坎坷,我们的正道都要一以贯之。

一、何为正道?

所谓正道就是简单而明快,用道家的语言来讲,就是复归于婴儿,专气致柔,未受外界污染。

二、正道如何修得?

主要通过家庭教育,那么家庭教育中,稻盛和夫先生强调的是要以德育为主,这是一种根的教育。

先生的父亲胆小谨慎、善良耿直,母亲豁达开朗,眼光敏锐。虽然性格迥异,但是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坚守正道这一点上,二人的坚定性和原则性都很强。

正是父母言传身教,稻盛和夫先生学到了日后生活和工作中坚守的原则。

那就是每一次面临抉择的时候,他会问自己,生而为人,何为正确,在自己经营企业的时候,也把这种理念灌输给员工。

三、坚守正道的路上,充满坎坷,四处碰壁,屡遭困难。

稻盛先生认为,这样的路很正常,因为困难和阻力正是历练我们心性的最佳时机,是通往灵魂之路的必经之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接纳,等到复员之后继续上路。

作为普通人,虽然我们顿悟这一切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在追求的路上,这样做是值得的。

最后,分享一个书中的细节,先生的母亲在教育他们兄妹几个的时候,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这让我联想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大学》和《中庸》都提倡慎独,“君子必慎独也”。

君子慎独,这是一种敬畏之心,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我们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国藩将自己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归为一句话: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