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次阅读《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小萱萱问:“妈妈,迪克和哈克是好的还是坏的?”再有两个月小萱萱就5岁了,除了关心死亡,她开始关注好坏了。
我反问:“你觉得呢?”
偏头想了想,似乎下定决心一般,小萱萱用肯定的语气说“我觉得他们是好的。”
我难免惊讶,但沉住气问:“理由?”
“因为他们的房子很飘亮呀。”小萱萱翻着书,头也不抬地说。
哦,原来快5岁的孩子还是凭自己的喜欢来进行是非判断的。因为我喜欢,所以他是好的。小萱萱特别愿意用颜色来判断喜好,“你为什么喜欢她?”“因为她是粉色的。”因为是粉色的,因为有金粉粉,因为会发光……所以我喜欢。
这就是四岁孩子的逻辑。一切以自我我中心。
“妈妈,你觉得呢?”在听完小萱萱的回答后,我犹豫了,书才开始读,我不能站在她的对立面是不?我斟字酌句,“他们做了一件不太好的事,就是把你的牙齿搞坏了。”是的,我只能陈述一个事实,小萱萱想了想,似乎无可反驳,甩甩头继续往下读。
再读这本书,小萱萱依然搞不清谁是迪克谁是哈克,说实话,我也总是傻傻搞不清。读几页以后,终于搞明白了,却坚持把哈克叫成迪克,“我就要把他叫成迪克,他就是迪克。”好吧,从现在开始,那个橙色的圆滚滚的家伙就叫迪克了。以后,你创作了作品,一定要给你的角色安排你喜欢的名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