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就是关于特定实体的数据集合,这也是关系型数据库模型的核心。
在InnoDB存储引擎表中,每张表都有个主键(Primary Key),如果在创建表时没有显式地定义主键,则InnoDB存储引擎会按如下方式选择或创建主键:
❑首先判断表中是否有非空的唯一索引(Unique NOT NULL),如果有,则该列即为主键。
❑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InnoDB存储引擎自动创建一个6字节大小的指针。
当表中有多个非空唯一索引时,InnoDB存储引擎将选择建表时第一个定义的非空唯一索引为主键。这里需要非常注意的是,主键的选择根据的是定义索引的顺序,而不是建表时列的顺序
_rowid 可以显示表的主键
从InnoDB存储引擎的逻辑存储结构看,所有数据都被逻辑地存放在一个空间中,称之为表空间(tablespace)。
表空间又由段(segment)、区(extent)、页(page)组成。页在一些文档中有时也称为块(block)
如果启用了innodb_file_per_table的参数,需要注意的是每张表的表空间内存放的只是数据、索引和插入缓冲Bitmap页
其他类的数据,如回滚(undo)信息,插入缓冲索引页、系统事务信息,二次写缓冲(Double write buffer)等还是存放在原来的共享表空间内。
插入缓冲Bitmap 插入缓冲页?(什么区别呀)
共享表空间还包含有 undo信息,执行rollback后并不会收缩表空间,会自动判断这些undo信息是否还需要,如果不需要,则会将这些空间标记为可用空间,供下次undo使用。(每 10 秒的 full purge)
段 segment
表空间是由各个段组成的,常见的段有数据段、索引段、回滚段等。
因为前面已经介绍过了InnoDB存储引擎表是索引组织的(index organized),因此数据即索引,索引即数据。
数据段即为B+树的叶子节点(Leaf node segment)
索引段即为B+树的非索引节点(Non-leaf node segment)
回滚段较为特殊,将会在后面的章节进行单独的介绍。数据行基于聚集索引键按顺序存储。
非聚集索引不影响数据行的顺序
索引组织表(Index Organizied Table)
- 索引组织表(index organized table, IOT)就是存储在一个索引结构中的表。存储在堆中的表是无组织的(也就是说,只要有可用的空间,数据可以放在任何地方),IOT中的数据则按主键存储和排序。对你的应用来说,IOT表和一个“常规”表并无二致。
- 索引组织表的数据按主键排序手段被存储在B-树索引中,除了存储主键列值外还存储非键列的值。普通索引只存储索引列,而索引组织表则存储表的所有列的值。
- 索引组织表一般适应于静态表,且查询多以主键列。当表的大部分列当作主键列时,且表相对静态,比较适合创建索引组织表!(8i以上)
既然它属于表,那么它当然也有建立索引的需求。由于它的索引的结构,比如说由于索引叶节点的分裂,行所在块可能会发生改变,因而建立在IOT上的索引和一般的索引的最大区别是它存的是IOT的行的逻辑地址,也就是UROWID,oracle用这个逻辑rowid来猜这个行所在的块,如果猜到了,那么这个urowid是正确的,否则它从这个地址向下遍历来找这条记录。
IOT表的rowid是逻辑上的,因为IOT表中的行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例如插入新的行,有可能带来其它行的位置移动)
IOT有什么意义呢?使用堆组织表时,我们必须为表和表主键上的索引分别留出空间。而IOT不存在主键的空间开销,因为索引就是数据,数据就是索引,二者已经合二为一。但是,IOT带来的好处并不止于节约了磁盘空间的占用,更重要的是大幅度降低了I/O,减少了访问缓冲区缓存(尽管从缓冲区缓存获取数据比从硬盘读要快得多,但缓冲区缓存并不免费,而且也绝对不是廉价的。每个缓冲区缓存获取都需要缓冲区缓存的多个闩,而闩是串行化设备,会限制应用的扩展能力)
IOT适用的场合有:
1、完全由主键组成的表。这样的表如果采用堆组织表,则表本身完全是多余的开销,因为所有的数据全部同样也保存在索引里,此时,堆表是没用的。
2、代码查找表。如果你只会通过一个主键来访问一个表,这个表就非常适合实现为IOT.
3、如果你想保证数据存储在某个位置上,或者希望数据以某种特定的顺序物理存储,IOT就是一种合适的结构。
IOT提供如下的好处:
提高缓冲区缓存效率,因为给定查询在缓存中需要的块更少。
减少缓冲区缓存访问,这会改善可扩缩性。
获取数据的工作总量更少,因为获取数据更快。
每个查询完成的物理I/O更少,因为对于任何给定的查询,需要的块更少,而且对地址记录的一个物理 I/O 很可能可以获取所有地址(而不只是其中一个地址,但堆表实现就只是获取一个地址)
如果经常在一个主键或惟一键上使用BETWEEN 查询也是如此,因为相近的记录存在一起,查询时引入的逻辑IO和物理IO都会更少。
堆表 heap table
堆表(heap table)数据插入时时存储位置是随机的,主要是数据库内部块的空闲情况决定,获取数据是按照命中率计算,全表扫表时不见得先插入的数据先查到。
堆表(heap table) 就是一般的表,获取表中的数据是按命中率来得到的。没有明确的先后之分,在进行全表扫描的时候,并不是先插入的数据就先获取。数据的存放也是随机的,当然根据可用空闲的空间来决定。
区 extent
区是由连续页组成的空间,在任何情况下每个区的大小都为1MB。为了保证区中页的连续性,InnoDB存储引擎一次从磁盘申请4~5个区。在默认情况下,InnoDB存储引擎页的大小为16KB,即一个区中一共有64个连续的页。
mysql> INSERT INTO t SELECT NULL,REPEAT('a',7000);
新创建表的默认大小是 96KB
在用户启用了参数innodb_file_per_talbe后,创建的表默认大小是96KB。区中是64个连续的页,创建的表的大小至少是1MB才对啊?其实这是因为在每个段开始时,先用32个页大小的碎片页(fragment page)来存放数据,在使用完这些页之后才是64个连续页的申请。这样做的目的是,对于一些小表,或者是undo这类的段,可以在开始时申请较少的空间,节省磁盘容量的开销。
页 page
在InnoDB存储引擎中,常见的页类型有:
❑数据页(B-tree Node)
❑undo页(undo Log Page)
❑系统页(System Page)
❑事务数据页(Transaction system Page)
❑插入缓冲位图页(Insert Buffer Bitmap)
❑插入缓冲空闲列表页(Insert Buffer Free List)
❑未压缩的二进制大对象页(Uncompressed BLOB Page)
❑压缩的二进制大对象页(compressed BLOB Page)
InnoDB存储引擎是面向列的(row-oriented),也就说数据是按行进行存放的。
data page页默认16kb,当有新索引记录写入时,会预留1/16(1kb)空闲空间用于以后的索引记录写入
InnoDB数据页由以下7个部分组成。
❑File Header(文件头)
❑Page Header(页头)
❑Infimun和Supremum Records
❑User Records(用户记录,即行记录)
❑Free Space(空闲空间)
❑Page Directory(页目录)
❑File Trailer(文件结尾信息)
File Header
记录页的一些头信息
Page Header
记录数据页的状态信息
Infimum和Supremum Record
每个数据页中有两个虚拟的行记录,用来限定记录的边界。Infimum记录是比该页中任何主键值都要小的值,Supremum指比任何可能大的值还要大的值。这两个值在页创建时被建立,并且在任何情况下不会被删除。
User Record 和 Free Space
User Record就是之前讨论过的部分,即实际存储行记录的内容。再次强调,InnoDB存储引擎表总是B+树索引组织的。
Free Space很明显指的就是空闲空间,同样也是个链表数据结构。在一条记录被删除后,该空间会被加入到空闲链表中。
Page Directory
存放了记录的相对位置(注意,这里存放的是页相对位置,而不是偏移量),有些时候这些记录指针称为Slots(槽)或目录槽(Directory Slots)。
由于在InnoDB存储引擎中Page Direcotry是稀疏目录,二叉查找的结果只是一个粗略的结果,因此InnoDB存储引擎必须通过recorder header中的next_record来继续查找相关记录。同时,Page Directory很好地解释了recorder header中的n_owned值的含义,因为这些记录并不包括在Page Directory中。
需要牢记的是,B+树索引本身并不能找到具体的一条记录,能找到只是该记录所在的页。数据库把页载入到内存,然后通过Page Directory再进行二叉查找。只不过二叉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很低,同时在内存中的查找很快,因此通常忽略这部分查找所用的时间。
File Trailer
为了检测页是否已经完整地写入磁盘(如可能发生的写入过程中磁盘损坏、机器关机等),InnoDB存储引擎的页中设置了File Trailer部分。
File Trailer只有一个FIL_PAGE_END_LSN部分,占用8字节。前4字节代表该页的checksum值,最后4字节和File Header中的FIL_PAGE_LSN相同。将这两个值与File Header中的FIL_PAGE_SPACE_OR_CHKSUM和FIL_PAGE_LSN值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checksum的比较需要通过InnoDB的checksum函数来进行比较,不是简单的等值比较),以此来保证页的完整性(not corrupted)。
约束
对于InnoDB存储引擎本身而言,提供了以下几种约束:
❑Primary Key
❑Unique Key
❑Foreign Key
❑Default
❑NOT NULL
约束更是一个逻辑的概念,用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索引是一个数据结构,既有逻辑上的概念,在数据库中还代表着物理存储的方式。
外键约束
对于数据的导入操作时,外键往往导致在外键约束的检查上花费大量时间。因为MySQL数据库的外键是即时检查的,所以对导入的每一行都会进行外键检查。但是用户可以在导入过程中忽视外键的检查。
分区表
就访问数据库的应用而言,从逻辑上讲,只有一个表或一个索引,但是在物理上这个表或索引可能由数十个物理分区组成。每个分区都是独立的对象,可以独自处理,也可以作为一个更大对象的一部分进行处理。
MySQL数据库的分区是局部分区索引,一个分区中既存放了数据又存放了索引。而全局分区是指,数据存放在各个分区中,但是所有数据的索引放在一个对象中。目前,MySQL数据库还不支持全局分区。
对表空间的概念好模糊啊,怎么看都看不明白
段segment、 区extent、 页page(block)
然后数据页的结构%>_<%
约束
视图
分区
看得比较粗糙,感觉实用性不怎么高呀。
Jeremy Cole - InnoDB
jeremycole/innodb_ruby
innodb_ruby工具分析innob表空间文件Part-01
innodb_ruby工具分析innob表空间文件Part-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