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就是一本书,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不管这本书有多厚,精彩还是葡萄,都是这个丰富多彩的社会的一部分,也是这个历史上变化最剧烈的时代的一粒沙子。
老家里一位老大姐的人生,简单而特别,却令人唏嘘。这个大姐和笔者是一个家族的,行分是五服之外了。因为和父母住同一条街,后来社区改造,都搬到楼上去了,又同住一栋楼,单元门相邻,所以回家就能老是见到她,对她的一生经历也就特别了解,严格的说,她是没有什么经历的,她的生活单调枯燥,起码在我看来。
老大姐年届六十岁,终身未婚,孑然一身,和老母亲住在一起。在大姐十几岁的少女时代,父亲在不到五十岁的年纪上不幸染病离世,留下四个未成年的孩子,老大姐,她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作为家长的长女,自然而然的和大娘承担起了养活未成年弟妹的责任,虽然她的年纪也不大,只有十七八的年纪。
家中的顶梁柱不在了,家中的老大总要做出一些牺牲的,作为农村女孩,那个年纪的一项重要潜在的牺牲就是婚姻,如果哥哥弟弟不容易说媳妇,这个女孩就要做好为哥哥弟弟换媳妇的准备了,老大姐就是这种情况。父亲不在了,家庭条件自然好不了哪里去,弟弟一天天长大,老大姐更是到了出嫁的年龄,愁苦的母亲早就有这个打算了,村里的媒婆即使想做媒,也得小心翼翼的探寻一下她母亲的意见,“儿子说不上媳妇,俺闺女不嫁,你别打这个谱”,一句话堵住了,媒婆死了心。
大弟弟很快就成人了,长得壮实,踏实勤快,一家人节衣缩食,婚房盖起来了,媒人上门了,这次是给儿子说媳妇,大娘自然高兴,女方见了面很满意,聘礼送过去,很快成婚了,一家人皆大欢喜,准备换亲的闺女没用上,翻过来得考虑大闺女的婚事了,小儿子年纪还小,而且还有小闺女准备着呢!
可是,这时候,老大姐的牛脾气上来了,好好的年纪不让找婆家,现在二十七八了,能找什么样的男人?我还就不找了呢?尽管大娘苦口婆心的劝,百般央求媒婆帮着做工作,大姐就是不松口!
一晃三四年过去了,大姐三十挂零了,虽然也还有媒婆进门,但是男方的条件一个不如一个,少不了有离过婚的,大姐一听就烦,把媒婆直往外推,发誓再也不找婆家了,就老在家里,陪着守寡的老娘。
一年年过去,弟弟妹妹都已结婚成家,大姐仍旧待字闺中,农忙时节与大娘早出晚归劳作,农闲季节就与街坊邻居、大娘婶婶、嫂子弟妹们拉拉家常,看看电视,偶尔赶赶集市,日子就这样毫无波澜,别人家的孩子,其中有她的侄子侄女,上幼儿园了、上小学了,要去镇上上初中了,去县城上高中了,以至于结婚生子了,全与她无关,她的世界只有老娘、农活、电视和家长里短。
曾经有那么几年,有媒婆给大姐介绍老来丧偶的老男人,条件还不错,可是大姐终究迈不过心里的那道坎,“我一个黄花大闺女,凭什么到了这一步?去伺候一个老头子,还不一定受人家孩子的待见,凭什么?”,事情最终没有人再提起,大姐也就成了老大姐,始终与老娘厮守,倒是省了两个弟弟的心,老娘有了头疼脑热,有老大姐在身边,伺候得比谁都尽心。
如今,大娘也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终有一天会离她而去,老大姐d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生活,恐怕更加简单。看看电视发发呆,与邻居唠唠家常、侍弄一下菜园,种种几块地,在狭小的空间里打发时间,偶有侄子侄女带孩子来看看她,这也许就是老大姐全部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