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过节听到放鞭炮第一反应是捂着鼻子,堵住耳朵。(不知多少人与我一样),因此从小我便对鞭炮无好感,鞭炮的劣处被我无情放大——污染环境、引发火灾、身体伤害。
长大后,自己也知道放爆竹的意义——过节的一种仪式和传统习俗,这声声爆竹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据说鞭炮起源于爆竹。自古以来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很久以前,每年农历除夕的晚上会出现一种叫“年”的猛兽,为了吓退这种猛兽,于是,人们在家门口燃烧竹节(或者用红色的物品贴在房外),由于竹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得竹腔爆裂,从而发出巨响,借此驱赶年兽。
燃放爆竹是传统节日和仪式习俗的一种载体,正是这些仪式的存在,才保证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传承性。但我们更应该反思,虽然燃放爆竹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存在污染环境、操作不当造成危险或引发火灾等问题。
作为设计师的我,有时会思考燃放爆竹这种方式是否适应时代的需要(国家禁止令不断),是否存在变通与改良的空间——更环保更绿色的文化传承。我便开始思考新的方(玩)式(法)。
正式切入正题——制作一个“爆竹”
1、查找资料,提出想法,勾勒草图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
想法:古代人烧竹子,爆裂发响。那我就用竹子作为外形,里面做成膨胀破裂发响。联想到爆米花制作、吹气球、打自行车气充过头的爆裂声。
2、设计“爆竹”,制作效果图
3、手工制作
确定好材料:竹子(8片)、半密封铁管、密封盖、薄膜
竹子需要弯曲的地方,用火烤,同时用力将两边弯曲,保持弯曲的角度一段时间(相当累)。
效果图中间是突出来的,但制作实物时,需要将竹子粘合在铁筒上,接触面积需要尽可能大一些,所以舍弃了部分形态(设计是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
1、金属上螺纹 �2、相同规格的圆形薄膜� 3、竹片� 4、金属管上端上螺纹 �5、外接充气方式 �6、通用式气嘴� 7、彩色花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