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越强烈,阴影越强烈。但反过来,隐秘的角落最终还会有阳光照进来。”
——《隐秘的角落》导演辛爽
没有无缘无故的恶
三天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隐秘的角落》,果然如网友所说,“没有一个废镜头”,看得人欲罢不能、细思极恐。
很多人应该都是因为这个镜头对《隐秘的角落》产生兴趣的,不得不说,秦昊的演技给张东升这个角色注入了灵魂。
这部剧就是从张东升把岳父岳母推下山开始的,他以为天衣无缝的谋杀现场被三个小孩意外拍了下来,并以此要挟他用30万来买。在周旋过程中,小孩们看到了更多黑暗,也开始慢慢变坏,以至于让更多人卷入其中,直接或间接造成了更多人的死亡。
看剧的同时,我也看完了它的原著小说《坏小孩》。
个人觉得电视剧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小说:剧里演员们无可挑剔的演技、充满年代感的市井生活的细致刻画、各种精密细节的铺陈、和多首将气氛烘托得恰如其分的神配乐。
除此以外,剧中还有很多书中没有的精彩设定——那首令人“丢魂”的《小白船》、张东升的秃头、经典语录“我还有机会吗”,包括剧中剧《还珠格格》的呼应等等,都是原著小说里没有的细节。
剧中一边描绘着明亮得发光的童年、青春、暑假、阳光、友情,一边又淋漓尽致地刻画了阴暗世界里的谋杀、背叛、怀疑、绝望、黑化,交织成一部“既温情又残酷”的黑色童话。
而剧中的人物刻画也比书中更多维度、更深刻,人性的善恶变得不那么泾渭分明,更有真实立意。
能从朱朝阳身上看到善恶抉择中的一步步转变;从张东升身上看到坏人心中也会有善意的存留;从父亲朱永平身上,看到一位父亲的忏悔与本心;也能看到普普、严良坏小孩背后可爱纯真的一面,看到妈妈温情关怀背后扭曲的一面。
而相比之下,书中的张东升则更加冷血、极端,从始至终就没想过要放过三个孩子;书中的父亲没有那么多温情和悔意,以至于变成儿子朱朝阳“黑化”的最大推手。
书中的朱朝阳从亲手杀死朱晶晶,假借普普和严良之手杀死父亲和王瑶,到最后一步步布局害死普普、严良、张东升,自己却通过一本编撰的日记逃过了法律的制裁。
剧中反讽的设定,让教书育人的老师变成了杀人犯,让全校第一名的好学生变成了最恶毒的孩子。当张东升对普普和严良说“小朋友一定要学习”时,普普却反问张东升:“你读书就是为了杀人吗?”。
这一句话可以说是振聋发聩。不禁让人思考,当聪明被用在“伪装”和“杀戮”时,是不是变成了教育的悲哀。
剧中朱朝阳的命运在这个暑假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而改变背后,则是一波又一波的“浪”推波助澜的结果。
这些“浪”,有来自家庭、来自友情、来自社会、来自自我。那些对于大人来说无心的一句话,觉得无关紧要的事,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就是晴天霹雳,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些成人世界的恶意与伤害,孩子并不是不懂。当妈妈逼着他喝牛奶时,当妈妈一味责怪父亲时,朱朝阳对妈妈吼到:“你们永远都只考虑自己”。
当他欣喜于爸爸带他吃记忆里的糖水时,却发现爸爸背地里却在循循套话、录音:“你妹妹的死,到底和你有没有关系?”朱朝阳的心就像那个掉在碗里的苍蝇,愤恨、绝望、心灰意冷。
当孩子本不健全的内心世界崩塌时,因为家长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因为孩子没有边界感和底线意识,所以酿出了必然的恶果。
作为家长和社会,应该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有什么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情?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恶。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阳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如果能对这些角落多一些关注,多一些爱,朱朝阳式的“悲剧”会不会少一些?
太阳越强烈,阴影越大
“我对改编的理解是,地上泼了水,他在这个角度看见月亮,我在这个角度看见星星,你说是星星美还是月亮美呢?对观众来说,都能够得到乐趣。”
——《隐秘的角落》导演辛爽
有人说,这部剧中每一帧都值得仔细看,因为藏着很多细节,而剧中令人赞叹的画面质感、构图取景同样值得好好欣赏。
《隐秘的角落》里的故事背景被导演辛爽往前推,定在了2005年,他想还原90后的集体记忆。
剧中朱朝阳的家里满满都是2000年时期的记忆,2005年的海报和奖状、老式收音机、冰箱,书桌的玻璃板下压着的习题、宣传单,“2000年”形状的钟表。
还有街巷里散布的老式自行车、街角小卖部黑板上的手写粉笔字,马路牙上小摊贩的塑料桌椅,还有狭窄陈旧、弯弯曲曲的道路。
除了年代,《隐秘的角落》还把故事发生地从原小说的江浙一带改在了广东湛江取景,拍出来的画面让很多广东网友觉得“真的很广东”。
剧中俯瞰湛江的建筑,可以看到大多是红色的瓦房,各家各户的房子歪着扭着,散落着拥挤着,每一个房子与房子的间隙里,好像都藏着一个“隐秘的角落”。
勘景的时候,老城区里没什么人,辛爽觉得特别像记忆里的假期、暑假。他说:“我们想要这一整个城市中,既有一些城市感,又有一点小镇的区域的感觉。”
过去人们想到悬疑题材时,总觉得是暗暗的,而主创们觉得《隐秘的角落》应该呈现不一样的质感:“太阳越强烈,阴影越大”。
用最明亮的镜头描述最黑暗的角落,当光亮背后的阴影和人性的黑暗显露出来时,才更让人感到惊心动魄。
因此,《隐秘的角落》中,与黑暗剧情相对应的,是极致的明亮,它来自夏日躁动的阳光和童年时充满活力的时光。
辛爽说:“我是在东北长大的,我对暑假的记忆是暴晒,有知了的声音,浑身都是汗,然后喝汽水,我觉得全中国的小孩对暑假的理解都是那样的。”
所以剧中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夏日感。
明晃晃的阳光照在街道,树影下的光斑摇曳晃动,院子里的植物苍翠饱满,杂货店旁躺在摇椅上的阿婆赤着脚休息,坐在早餐摊上喝汽水的少年已汗流浃背。
看着剧中的夏日,不禁把我拉回到自己童年的夏天。
那时候阳光再烈也不会涂防晒霜,任由阳光把手臂晒出明显的分界线;
那时候没有可以喝咖啡的书店,新华书店里或站或坐着许多看书的小孩;
那时候5块钱是一笔巨款,可以在小卖部买很多零食加一根冰棍;
那时候没有电脑手机,小区里的小伙伴总会成群结队地玩着各种游戏;
那时候时光很慢,日子很长,风扇“吱呀吱呀”地摆头转着,转走了一个又一个夏天。
可以说,无论是如电影画面般的色彩运用、镜头的转换,还是镜头中传递的市井生活、生活日常,都非常自然,有真切的实感。
究其缘由,是场景传递出了不可替代的乡土感与怀念感,怀念回忆里的乡土、怀念旧日时光的缓慢悠长。
当城市发展越来越快的时候,人们忘记了“缓慢”也是一种速度,慢下来,才能体会“人文”和“生活”。
就像看这部剧,不要开倍速,你可以欣赏每一帧镜头的转换,可以感受画面的美感,可以在看剧中角色的人生同时思考自己的生活。
虽然我们各自散落在城市的隐秘角落里,但生活是自己的,我们都要好好过。
最后,分享《隐秘的角落》系列海报
作者简介:杨卉(杨泡泡),企划编辑,终身学习践行者、007不出局践行者
公众号: 人间便利店丨
标签:
· 读书达人 一年读100本书
· 原创写作——专注个人成长、文学、美学
· 终身学习 复利成长 诗意生活 用文字的力量影响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