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语文课本里出现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在公园里和小伙伴做游戏,他扮演了一个岗哨士兵,并承诺说没有上级命令绝不离开。结果,日近黄昏,公园即将关门,别的小伙伴早就忘记了这位执行任务的“士兵”的存在,而小男孩尽管慌恐,可还是信守着他的诺言,直到文章作者------前苏联作家班苔莱耶夫,找来一位穿着军装的、真正的少校“命令”他撤离岗位才离开。
这个故事文章的题目叫《诺言》 。正如语文这门课的终极目的------启迪人的心灵,塑造人的人格,我第一次读到这篇亲切感人的作品时就深深地被它吸引,并第一次认识到“承诺”的价值。今天的晨读内容谈信任,我个人认为信任最重要的前提是信守承诺。
正是受这篇课文的影响,几十年来我形成了一个做事准则:慎许诺言。宁可算了不说,也不说了不算。正因为这样,我一向给人留下一个真诚、实在的印象。之前我的一篇晨读感悟中提到过,人才市场的一位面试官一见我就拉我过去,说我自带一张让人信任的脸。这自然是不错的(有点自吹哈)。不过,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长期以来修成了令人信任的气质。
当然,不轻易承诺有时也会带来误会。
十几年前,我曾有一段时间每周二晚到M50学习英语口语,是上海大学和美籍华裔基督徒老师义务为艺术家们普及专业英语口语交流。鉴于人员进进出出的流动性不便于管理,老师让大家承诺不要再轻易带人进来。
结果,这件事刚刚公布完,我先生的一位刚结识不久的朋友造访,无意中提到想学英语。我这没脑子的老公立马就说让他跟我去M50。我当时本能反应就说“你有本事,自己去。”结果搞得场面尴尬,尽管当时那朋友没说什么,但之后来几次,都不怎么跟我正面交流。
说起来,有些人,就像我先生一样,轻言浅诺,刚开始常常给人留下热情助人的印象。但是,如果几次三番,说了不算,就会让印象分大打折扣。
我先生这个人并不坏,也乐善好施,但有个毛病就是常常在小事上不能恪守诺言。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刚认识他不久。一天,浦东以前认识的一个公司领导说要买书法,约了他第二天中午12点到,先吃饭,再见客人。结果,他第二天12点还没到画廊,那位公司老板和我都一直打电话催他,我说约了时间,怎么可以爽约?他说大不了不吃那顿饭好了。这仅仅是吃饭的问题吗?我也是醉了!
信守承诺是一个人人格的成熟标志,轻言浅诺只能说明人格发展的不健全。在我们的一切投资中,信用账户其实是最值得去投资的账户,将使人的信用资产和人脉资源一直处于积累状态,哪怕日后财务损失,也能东山再起。
《诺言》那篇课文的作者最后说“眼下还不知道他长大后做什么,但不管做什么,都可以保证:他将是一个真正的人。”是的,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不正是我们修行一生的追求和归宿吗?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世界,因为信守许多大大小小的诺言,肃穆而深情。
参考书目:《信任的速度》[美] 史蒂芬•M•R•柯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