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总会有很多不好,有很多不如意,但我们没有时间去抱怨,因为抱怨除了消耗我们自己之外一点用处都没有,反而我们因为我们的抱怨给自己带来了“负能量”。
1)刀郎出来了一首新歌,网上就激起了骂其他歌手的话题,虽然不怎么喜欢这几位,但是实在也理解不了为什么那么多人义愤填膺的去骂人家?就因为他们说了有些大家不喜欢的话?难道要每个人都说和气话,说客套话才是你们理想的吗?当这种“责骂”演变成虚假拼凑的“事实”的时候,流量能持续保持在顶端,居然无人出来反驳,难道颠倒过来才是正确的?这里面“流量流氓”也很多,以正义的名义做着龌龊的事情。
你说那几位被骂的歌手,能跟谁去抱怨呢?
2)李佳琦因为说了句让大家反思自己的话,现在已经成了“网络笑话”,人们只管笑骂,反正“网红”不就是用来消费的吗?一边捧着一边骂着,是骂捧起了的还是该骂捧的呢?
难道你不骂几句别人就不知道你的水平吗?我不是说李佳琦怎么好,但是至少这多半骂他的人里面未见得到了他这个“地步”,还能有他做的好。首先模仿他的人不少,就说技巧、模式已经没有多少的新鲜东西,但是能做过的有几个?当然他只不过是一个阶段,接下来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网红”,谁也不知道,但是未来一定会来的。
有功夫骂他的真不如找功夫去改变一下自己,干嘛把自己的精力浪费到这里面呢?或者存在感要在“贬低对方”才能体现出来?
3)热点往往夹杂着“网暴”,因为这个“暴”是流量,是可以转换成“现金”的,劣币驱逐良币,在利益的驱使下,“网暴”不会停止,只不过换了很多的“面孔”,都表现的很“正义”,打抱不平。致使很多“媒体”也喜欢“玩”这一套,因为他们也想用“流量”来换点“业绩”,但是实在看不惯他们那种想要学坏又放不下架子的荒谬。
4)人们反对谁,不喜欢谁,你可以不听他们的歌、拒绝买他们代言的东西,但是如果给人家泼脏水,随声附和着去骂人,这样你跟你讨厌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网络上辩解无效,分析也无效,人们顶多看看你的题目是不是他们喜欢的。
当你“骂”一个人还不让他还口,不给他还口的权力,这看上去很“过瘾”,但你怎么能确保“自己”不会成为那个“他”呢?
想起梁漱溟老先生的那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希望总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