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采文(全)

                            杨采文

        杨采文,邑之名士,性激越,喜作。诗词歌赋无所不作,其文辞藻玄烨,文旨甚都。与邑余士偶结社。时会亭榭,唱和山水。

        适七夕,众文士会新河驿。驿馆,每岁皆文字比,众文士以为盛会。每会,咸及早懿侯筹措。驿之内外,人几满遍,嘈如鼎沸。日向午,社主始放题:以“琴仙”作题,拟七律。毕,取十尤者,去过马亭论辩,胜者赏。而终于过马亭,不端益于赏会,亦有警其众,不进则退之意。

        杨采文接题,略思,龙飞凤舞,成曰:

      青蔼蒸腾抚瑶琴,流风飘忽自成音。          此籁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众相传赞不已, 又收几文, 遂录之,以备稽考。文曰:

                              之一

        祥云瑞气铺漫天,但见仙媛坐云端。          直叫流人停驻眼,琴音嫚妙满人间。

                              之二

        祥瑞驰骋几万里,远赴天穹赏九音。          皓指柔媚心摇旌,从此作腻人间人。

                              之三

                  (余因作用不大,姑免)

        过马亭,环周平旷,碎石天然。芒苇丛簇,星罗棋布,高低参差。天尚未暮,亦是人山如海。亭内稍高,有阶登之,中置一桌几椅,供主事者坐; 亭前有凳数十,供辩者踞,以白灰圈其中。外置炬二列,各有五。入黑,陆续燃之。

        主事场白,全场尽默。毕,又诵杨采文及众文士之文。已。一秀士立曰:文兄之文其情可感,然琴仙形象未明。又一秀士辩曰:虽形象未明,然符文兄凡夫之角,且文未穿漏,亦说明文兄诚笃耳,不悖。又曰:既凡夫,焉能闻仙乐?众有哂。又日:三句之“此”字当改“天”更扣题旨。有曰二首:铺述平直。若无“琴音”定调,几与“琴仙”无缘矣。有曰:“铺”,“漫”几同义,为一谬。而之二首,几人皆曰,韵律不齐,是违诗忌,当不入其三。杨采文愈闻愈懵,愤而去,而众犹未觉,辩如故。辩将夜阑,有回旋,辩者亦有困顿,会始渐息。中一官,因务偶过蕲,受委,与众训会。官曰:幸而与众士子会。文乃一地之传承,出而为公器。文者,当使文具其旨,全其意可也。余者予伽者褒贬,嗤妍不及; 评者不钻牯角,能有高低,贤愚有别,知而驰厄可解。观之众文,伯仲之间,均自不凡,尤以“青蔼”,“祥云”,“祥瑞”为最。本官愿稍施绵薄,以资鼓励。悦而于袖内摸二两碎银予社主。又互有谦诿逊谢。适鸡鸣唱,官因务固辞社主,披星北去。

        杨采文未归,隐匿草背,以侯会宣。两秀士过其侧,议曰:闻官乃晁巡,其所言甚是。又一曰:然,当互雅量,勿纠雅妄非,失却初心耳。人絮远,声渐小,不可闻。

        文之孰胜,社主模棱不能决,未即宣。研数日,是以官言为己宣,草结之。杨得银一两,欣悦无限。

        而众秀士已作越年望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