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直播真是火得不行,Yosa感觉每天都在见证一场场直播产品大战。
前几天,里约奥运会最火的"洪荒之力始祖"傅园慧傅爷在映客直播,同期观看人数突破1000W,这数字当时把Yosa的隔夜饭都吓出来了。
最近直播行业的融资大新闻也是层出不穷啊:
《抱抱完成1亿元B+轮融资,直播+社交还有多大潜力可挖?》!
2016年是中国移动直播元年,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成立的直播平台有146家,仅2016年5个月就成立了23家,直播行业如日中天。
从2005年兴起的传统秀场类直播(代表产品:六间房,中国视频直播盈利打赏模式的开端),到2011年兴起的游戏直播(代表产品:斗鱼、虎牙、战旗
等),再到2015年底移动端兴起的泛娱乐直播(代表产品:映客、章鱼、熊猫等),以及未来可能会大红大紫的VR/AR直播,直播行业在2016年彻底大
红大紫。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传统秀场直播热度不减,游戏直播势头稳定,泛娱乐直播为当前主流。
我们的网站上也涌现出了许多关于直播的精品干货:
然而,百花齐放的背后,也有一家家直播产品倒闭,或者处在濒临倒闭的边缘。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可能,奇迹每天都在发生。看到哪个行业火爆了,就一窝蜂进入,行业成熟后才醒悟到:“哦,自己原来是分母。”领奖台上做分子的小伙伴,用深情的目光凝望着分母:“谢谢你哦!”
比如最近,Yosa就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
2016年8月15日,也就是前天。一年内累积了390万用户的直播流媒体应用——Blab,突然宣布倒闭。这款应用的用户可以把视频群聊内容链接分享到Twitter上,增强Blab视频群聊的传播。
Blab在这之前,与Twitter、 Facebook等旗下类似应用一直开启着激烈的竞争模式。而决定关闭Blab的原因,是因为“只有10%的使用者会每天打开它,而且用户基本不会回到平台上看重播”。
其创始人Shaan Puri认为:“绝大多数人不会每天打开直播App,直播并非用户刚需。”
Blab的CEO说直播非刚需所以做不成,那么直播到底是刚需,还是伪需?
直播产品倒闭的原因,真的是因为不是刚需吗?
针对这个话题,小编特意搜集了各方观点,不知你站在哪一方?
一、正方宝宝:直播就是刚需,倒闭只能怪你自己
观点1:直播是一种潮流和趋势
直播包括了从语言、图像、表情、背景音等不同的形态,它承载的信息量更大、更丰富,跨屏、实时、交互、交易...它碾压了文字、图片、声音之流,表达完整,信息更充分。以前讲究轻阅读,现在好了,轻阅读的思考都不用了,直接看。
从形态上来讲,直播是视频的一种形态,视频是比较懒的一种交互形式,是最符合当今科技发展和现代生活节奏的一种方式;从内容上来讲,以娱乐的方式命中人潜意识中的好奇和欲望,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玩弄人性的东西最挣钱。
内容分发、即时通讯、广告都在往视频这个方向快速发展,因此,直播是一种潮流和趋势。
观点2:直播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后,就会产生更多的精神、娱乐需求。人在满足了吃饱喝足,安全无忧的状态下,就会出来社交,这是马斯洛大爷给大家的忠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衣食住行的基本保障已经不再是困扰大多数人的主要问题,而社交、窥私、猎奇、分享等需求和心理就会突显。在物质主意横行的时代,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和心理安慰,不得已进行调配。这是推动社交O2O进程最重要的一步,才能让大部分人觉得反感的东西,却能生存于市场。
需求的本质是:未经解构的需求都是伪需求。比如说,你觉得直播里打赏的都是脑残都是宅男,都是有钱烧得慌、但是打赏背后是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关注,得到与别人交流的机会。社交是个复合情景,在具体的场景下需要具体分析。但是,总会有强需求,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你看孤独的诗人都没办给你们这些俗人社交,都走上了自杀、抑郁的道路。社交不会过把瘾就死。
人,生而孤独。一个人的时候,看看直播,房子里不至于太安静。针对这些需求,才有了现在的众多直播平台。
观点3:直播是重属性IP
直播最重要的一个刚需是可以快速变现、解决失业率。直播已然成为部分未就业、不愿就业人员的闲置问题突破口,引发羊群效应,接着倒逼市场进行改革。经常可以听到某某主播月薪过万的新闻,足见行业之疯狂。
我们对传统社交的疲倦和对自身价值的彰显,有着很强烈的表达。直播能带来的就是个人IP简单有效的窗口。
二、反方宝宝:直播不是刚需,倒闭可以理解
观点1:直播除了胸就是腿,也就无聊的人看看
当前的直播产品就像在使用录像机录制一个30分钟的流行歌曲:对创作者和消费者来说,都很单调乏味。直播表面上很吸引人,但是直播工具在长度、重复、停滞、背景等方面有所缺失,这意味着即使是最好的创作者和媒体公司也无法创造值得一看的内容。另外,大部分直播涉及到的情色因素还是吸引用户最好的办法,没有之一。
所谓刚需是为了保证用户的黏附性,但是直播用户的黏附性是随着人们年龄段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比如大学生喜欢看直播,但是面临工作压力时,他的黏附性就会降低。可直播的娱乐性又会源源不断地增加新用户。所以直播并不是刚需,只是特定时期的特定需求。
或许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学习一下Facebook Live:
《直播除了秀胸、秀肌肉,Facebook Live告诉你还可以“上火星”!》
观点2:直播带宽费用太高,变现又难
看一场直播,100M流量就没了,对于移动端用户来说,这并不是个小问题。
另外,直播平台普遍亏损,盈利和变现困难。即便直播变现手段相对清晰,但是运维成本高,又要不断地请大V来做活动,但直播平台还是普遍亏损。直播并不缺乏表现模式,缺乏的是有效的、能生产大量效益的变现模式。在直播过程中,用户花钱赠给主播虚拟礼品,主播获得一部分分成,平台获得一部分分成,这种分成对于主播个人来说可能价值不菲,但对于平台来说,还远没有到可以支付成本的程度。
图:常见的直播变现模式
观点3:直播平台太泛滥,同质化严重
直播平台大多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新意。大用户体量的直播平台,如果真的死了,只会是运营没做好——比如说没做好定位。直播平台必须自身定位准确。
所有直播平台的基本立场似乎都一样:如果我们平台的用户更多,如果我们的内容更多,那么人们的点击就会更多。这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有合适的工具,合适的区域,创作者将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创作更好的内容。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发生。
曾经看过一个直播平台曲线:不到5%的大IP占了80%以上的流量,而对原创小用户激励不足。只有让跟多的原创小IP能得到跟多的关注和利益时,才能营造一个好的直播氛围。不少CEO看到一些直播巨头家大业大,心想“彼可取而代之”而开干,等到行业变成红海后,发现钱不够烧了,网红不够用了而追中放弃。直到说出“直播不是刚需”,这种心情也能够理解。
三、中立宝宝:直播不是刚需,但相对于一个时代和环境,就会变成了刚需
观点1:刚需是一个产品发展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人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改变,所以产品不是必须契合刚需才能发展。直播这个工具,未来应用到餐饮厨房直播、教学课堂直播、房地产直播等、炒股直播、电商直播,有趣好晚一定可以有大量流量,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直播,都是未来对传统行业的挑战。
观点2:IP时代,直播正在推波助澜
在IP时代,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你有资产(才艺?颜值?颜值是最重要的资产!),你就具备了打造一个独特品牌的潜质。正如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文案所指出的那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如果说微信开启了IP时代,那么可以说,直播平台正在推波助澜。所有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最近非常火的网红就是IP的一种表现形式。
观点3:只要有核心资源,直播平台就不会倒闭
直播要赖以生存,必须要有能够抓住一部分核心用户的资源,比如要看XXX的游戏直播必须去虎牙,要看XXX的赛事直播必须去熊猫。而像映客这样的随时直播的软件,更需要明星大牌的造势。但是,如果这两点都满足不了,那就必死无疑。注重内容质量、更加规范监管、更加细分领域,都将给直播市场带来极大的惊喜和可能性。直播产品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着陆点,比如医药和教育是风口,但是找不到着陆点,一样很失败。
四、壹佰宝宝们:这里还有一堆干货,专门分析这个问题!
《业内反思:从Meerkat的失败、映客的走红,看直播伪风口》
-完
▌本期专题互动▌
1,你同意“直播不是刚需所以做不成“这个观点吗?
2,你认为直播行业会是泡沫吗?
赶紧用你的评论轰炸Yosa吧!
「壹佰放大镜」——最前沿的行业热点透析。咱们下期见!
注:本期专题部分资料整理至@36氪 @脉脉
转载自 产品壹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