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号和9月6号开展了两次TTT培训。
参加培训后,觉得课程有好的地方,但和我之前学的TTT理念不一致,比如该课程强调效率、结果,有很多对学员的评判。不太强调创新和联想,这让我比较难受。
通过这次培训,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和公司及公司里的人有很大不同:我认为做培训有底层价值观,不单单是传授知识,需要灵动自在,先考虑对方需求,再用适合的方式给予;而这种培训是给一个东西,让员工强行学会、强行认同。说不上的心里就很难受。
本次培训是领导力TTT课程,我想到学员本就不认同,却要让他们强行理解。类似课程在我之前的公司时,大家都是开放接受的,现在这种情况让我很卡,感觉是在给别人没有意愿接受的东西。我觉得如果让我讲这门课,还需要先处理心理问题、梳理逻辑,才能给别人讲。
培训现场做了DISC测评,询问大家的性格类型:有一个标注为老虎性格的人,明显不是老虎性格;我是孔雀性格;有两三个猫头鹰性格;剩下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考拉性格。我认为部分原因是大家没测过,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性格,这很可怕,因为DISC是人力资源基础测评工具;另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大家不愿选老虎或孔雀性格,因这两种性格有明显缺点,而考拉性格能让自己在团队中更容易被认同。
我觉得一堆考拉性格的人做人力资源,会形成服务型人力资源组织,这样的组织能给公司提供的服务有限,且大家都以听话为中心,领导安排什么就做什么,这让我这个大孔雀在团队中格格不入。
这次培训后,我没有学习后的快乐,更多是畏惧、怀疑、担心、不知所措。课程讲解部分准备了很多,但发挥不出来,现场效果一般。若给自己满意度打分(10分满意、1分不满意),我只能打五六分,这直观展现了我在不适合的环境和团队中,只能发挥出一半能力。之前有玄学大师也指点过我这一点,这次培训后我没有以往的满满正能量,反而有些郁闷,这是全新的体会。
我现在一方面想了解真实的自己在职场中的状态,另一方面也在观察其他员工,思考当人很努力却表现平平时,问题到底出在哪,这是职场中表现平平的重要原因。我之前会苛责自己,现在想客观评价:当自己是孔雀性格,所处环境却不适合时,表现就会很一般。但职场中能给孔雀性格提供好环境的地方有多少,这是个大问题。
我在思考:到底是要适应环境,还是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就像招聘和人才管理中说“不要培养人,要选拔人”,那么作为进入企业的人,当没有环境培养自己时,是否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而非用力磨平棱角去适应环境?
有人说“好女人能适应所有婚姻”,但也有人质疑“怎么可能和所有人过都一样”,这是值得深思的人生命题。我已经40岁了,不想再PUA自己,想更深刻地聊这个话题,也想在2025年剩下的几个月里,在这个问题上往更深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