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李白
名家说史总是百家讲坛,启发性大于实用性。因为倘若实用为大,便都去攻实用再无启发了。
此类文章自然欣赏为佳,若想运用就非作者本意了。我想一方面有一些社会性考虑,未必能表达作者本意,甚至是反语,另一方面也恐怕是作者的一家之言。
偶翻一本名家谈论历史的集子《用破一生心》,感觉确实如此。浅谈一二。
艾煊先生的一篇文章《 嘶马悲风》,和 季羡林先生的《漫谈皇帝》大概是我说的第一种情况。
这两篇文章的主题一致,贬低刘邦。季先生全文用《厚黑学》来评点,把全中国的皇帝分成三类 开国之君,守业之君,亡国之君。刘邦的特点就是:脸皮厚,心黑,胆子大。地痞,流氓。并且总结是成功皇帝的法宝。反之便是亡国之君。文末总结:“一部中国史应当作如是观。”
此文篇幅不长,影响似乎不小。原文一个典故用错了,原文陈叔宝的“何不食肉糜”应该改为司马衷,作者知错就改被传为佳话。2013年语文高考用此事作为命题作文。
流氓何其多,做皇帝者有几个呢?国家之兴亡总与皇帝无关,再精明能干的皇帝在乱世死于非命的比懦弱无能的皇帝在盛世苟活的不少。一部中国史只看皇帝恐怕史官来不及把史书中非皇帝部分都删除了吧。
艾先生的《 嘶马悲风》把项羽又过于美化了。自然项羽是自古以来最值得称颂的悲情人物之一,但他的失败绝对不是刘邦的阴险狡诈。”富贵不归故里,如锦衣夜行“是项羽说的,得秦后屠戮咸阳城,烧了秦朝的宫室,做春秋梦,分封诸侯而不是一统天下是他做的。所以没有刘邦也有李邦灭之。
王充闾先生的《用破一生心》大概是我说的第二种情况。作者尝试用”人性论“来解读曾国藩。也许是来反对曾国藩热的。
但文中至少有两点是可以商榷的,比如说左宗堂经常说其虚伪。曾国藩与左宗棠的关系路人皆知,引用一个政敌的话语来评价肯定不够中肯。况且左宗棠在曾国藩去世后送挽联: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可见用虚伪来总结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态度和曾国藩的为人都不妥当。
再说起曾国藩少年风流,曾灯红酒绿过,又令人联想近日北京金融圈抓嫖事件和远日胡适风流韵事。
再谈起其残忍,杀人入麻,人称“曾屠夫”。历史上残忍的人还被人称颂的就多了去了。
文中总结道:“看不到一丝生命的活力、灵魂的光彩”;“活得那么苦、那么累,值得吗?”;“曾国藩的苦,主要是来自过多、过强、过盛、过高的欲望,结果就心为形役,苦不堪言,最后不免活活的累死。”
曾国藩因人性先天不足,种种努力就被作者轻轻抹去。不知道是展现了怎样的一种人性。
学史未到清,故看曾的书不够多,前段时间看了一本:张宏杰先生写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2014年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窃以为比文章中的曾更加真实可信些。
曾国藩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出身卑微,资质平平,刚出道时是个见到啥不平事都要叽歪两句的“小愤青”;30岁时立志做圣人,跟朋友喝酒要反省,见到美色要反省,梦到发财要反省。中年之后创立湘军,只手挽救了大清王朝,却落下了“汉奸”“曾剃头”的骂名。这就是张宏杰给我们呈现的曾国藩:一生都活在矛盾与冲突中,一个有灵魂有体温有意思的“圣人”。
—— 罗振宇
当然本书中的很多文章都是上品,比如李国文的《谢宣城之死》等。写了李白佩服谢朓,谢朓和谢灵运人称“大小谢”,都是一代才子。大谢一生狂傲不羁,小谢却谨慎胆小,居然为自保出卖岳父一家。即使智慧如大小谢,不管性格行事,在南北乱朝中都免不了被诬陷早逝的命运。恐怕李白最感慨的是小谢过分谨慎吧。
青莲才笔九州横,六代淫哇总度声。白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
—— 王士祯
新闻说马云先生说:“不是技术让你淘汰 是落后思想让你淘汰”。引发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新论战。 正如我文中所言,虚可以是启发,也可能只是虚幻。实没有虚的支持,恐怕也难以为续。历史规律是客观的, 人不会被历史淘汰,因为历史已经过去,只会被规律淘汰。什么是落后思想,是不是规律就需要讨论了。
岁末之际,闲看历史,可见人之于势是何其微。吾辈求索不为功名,但求不违于势,无愧于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