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懂得了谦卑

在2017年,我的成长和收获特别的大。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那么就是谦卑


在2017年,我对谦卑的理解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见识到了更多厉害的人。

在生活中接触的人多了,才发现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优秀的厉害的人物!

原来之前自己志得意满的领域,是那么的肤浅。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明白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所以我能够更加沉得下心、静得下神,去用谦卑的态度做事以及思考。


第二个方面关于谦卑的理解,是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成长的意义。

记得在2017年3月的一个上午,我总结近期在家的表现,感觉自己这段时间进步了很多,已经学到宽容和理解。

于是兴冲冲地跑出去,对我的老婆说:“老婆老婆,你有没有觉得我最近脾气变好了很多?”

我老婆看了我一眼,云淡风轻地说:“你?还是那样!你的脾气本来就很差的。”

当时我就有点生气,对她说:“什么?那我这段时间对你的体谅和包容,你都没有看见吗?”

她就用一种很惊讶的眼神看着我,说:“你这段时间有体谅和包容我吗?”

“我对你的好,你竟然一点都没有看见?!”

我老婆回答:“看到啦!但是你现在自己看,这些都是你忍下来的吧?都是装的,没用!”

末了,还冷冷地甩了一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好吧,最后又是一场争吵的爆发,闹得鸡飞狗跳。

之前的所谓进步烟消云散,做出的努力付出流水。

是的,以前我经常觉得自己获得了成长,有时候还向周围的人炫耀:“你看我最近是不是变得更好了?”

但是周围人如果说我还是老样子,还是一成不变。听到这样的话,往往我会觉得很气馁,感觉他在否认我做的努力。

于是开始和他争辩起我其实哪方面进步了,但这也一下子又把我打回了原形。

而懂得了谦卑的内涵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所谓的成长其实是一个概率。

怎么解释?当我觉得自己性格变好了,不是说自己再也不会发脾气,而是说我能够让那些令自己发脾气的事情变少了,能够令自己发脾气的概率变小了。

而不是从此再也不会被惹怒,遇到一些事情,还是会可能愤怒,会发脾气。这是正常的现象。

同样一件事情,这次没有惹怒我,不能保证下次不会惹怒我。这也是正常的现象。

我开始明白,人的本性是特别难克服、特别顽固的,一时的进步不代表永久的进步。

因此要学会保持谦卑。


谦卑的第三个方面,是让我懂得原来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有自己的需求。

在2017年之前,我的需求是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此同时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所以,在生活和表现时会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

然而,越是这个样子,往往表现得就越不好,经常发挥失常,临场紧张。

好几次在夜里睡觉前,都还在回想当初表现失误的场景。

但是当我暂时放下对自己的关注,变得“不要”脸之后,反而能发挥的更好,同时他人对我的认可也上升了。

由此可见,往往我们越是在意什么事情,就会越容易搞砸。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过:“你越在意,越被他奴役。”

懂得谦卑,能让我们知道放下自我,才是得到自我的一个最好的方法和途径。

最后,我还想补充一点,就是:懂得谦卑,让我认识到其实我们取得的成就和功劳大部分时候都不是我们自己的。

之前因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不管是口头上还是内心里,都会认为是因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才得到取得了这些的成就。

但是仔细思考,发现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如此。这才导致了很多人过于膨胀,得意忘形。

心理学上有个乌比冈湖效应(Lake Wobegon Effect),意思是说人们总是高估自己的实际水平。比如90%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高于平均值,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懂得谦卑之后,就知道其实功劳也好,努力也罢,我们自己所占的部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块,而大部分都是别人的功劳。

我们需要看到我们周围人的付出和努力,将功劳归给他们。

所以,在2017年,我见识到了更多厉害的人,我明白了成长的意义,我懂得了自己的需求,我认识到功劳不是我一个人的。

所罗门王曾经说过:“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之前,必有谦卑。”

在2017年,我懂得了谦卑!2018年,我要告诫自己:

用一颗谦卑的心,继续前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