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谈焦虑,今天它的反面——安全感。
所谓安全感,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属于人类内在的精神需求。安全感是可能出现的对身体、心理的风险或危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处理应对时的有力/无力感,表现为确定感或可控感。
百度百科提到,安全感有情感、身体、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收入、福利、房子和生活环境八方面。
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的墙》里,用房子、职业与爱三方面来阐述,如何此时真正的安全感,你是否为了寻求所谓的安全感,固步自封,出卖了自己的梦想、耗费了自己的青春?
书里用巴菲特与其妻苏删舍买房子而投资事业为例,提醒当代年轻人,刚入职场,投资自己,投资事业,总比为一套房子而“典当自己的梦想、典当自己最快发展的时光”,更值得。
书里又用自认委屈在小城市执教的年轻人,因各种不自信的恐惧而独守一个被隔绝的世界,美其名曰,获得安全感,实际上,被自己的安全感所禁锢。
书里又提到,许多年轻人,处于对爱的三个误会,一是让依赖当成爱;二是把爱自己当成了爱别人;三是,把喜欢与爱混淆——活生生变成了爱无力、爱无能,最后甚至丧失了独立的能力。
为此,书里,古典老师给出了快速提升安全感的6招,让大家试试灵不灵:
第一招:小范围地冒一冒险,就是在安全的地方,让自己试一下。
第二招: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古典认为,当代有为青年安全感的“必杀技”有:
1.过于关心你的父母;2.永不放错的任务;3.养老般的工作。
远离它们,容易获得重生。
第三招:珍爱生命,远离恐惧。多接近简单快乐的人,远离载满负能量的人和事,生活会因快乐而增添安全感。
第四招:做一个恐怖的保险箱。正如昨天所介绍排除焦虑的方法之一就是列清单,列应对方法,然后存起来,相当于“放下”。随后的日子会发现,所恐惧的事情,一件也没发生过。
第五招:做成功日记,成为牛人。成功的道路往往殊路同归哈,昨天也讲到成功日记,每天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增强自信。
第六招:面对恐惧,触底反弹。书中提到,恐惧无外乎三个层次:一层是恐惧事情本身;二层是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也就是面子;三层是真正的恐惧,觉得自己没能力应对这个失去。事实上,当你触及其底线,开始接受事情最坏的结果,放下心理包袱准备和它大干一场时,恐惧自然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书中用Intel运营官格鲁夫亲身经历提醒大家记住以下两句话:
如果我失败了,新来代替我的那个家伙,他会怎么办?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这样去做呢?
最后,古典用精英学员分享的示例,总结道:安全感时给出来的,不是那回来的。支持别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它永远必会失败。———猫猫想,这是否古典老师热衷于教育、热衷于做公益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