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八年回小城开面馆,我们后悔了吗?

今天是回到18线小县城重启人生开面馆的第657天,这里藏着我们的青春印迹。

和老公在北漂时认识,那时候虽然过得清贫,却相信真爱无敌。每天蜗居在三四平的地下室里,心里想的却是有一天,我一定要住到有阳光的房间里。

北漂的八年里,奋斗是我们的人生主旋律。其间我们经历了裸婚,在家乡省会城市按揭买房。在互相鼓励下,两个大专学历的人靠着自强不息,一个正式成了金融人士,一个成了上市公司的培训讲师。

随着金融政策的收紧,老公原要去履职的一家金融机构无奈毁约,本指望升职加薪实现阶层跃迁,没想到35岁的老公遭到了职业生涯上的滑铁卢。这之后他找的工作就一个不如一个,他也意识到了非科班金融人士的局限性。

35岁的华哥在猎头市场成了滞销品,我们才惊觉:北上广的繁华,从来不属于没有根基的浮萍。

职业瓶颈让他不得不反思接下来要做的人生之路。那年我怀孕了,同时又遇上口罩事件。

我们就这样仓促结束了北漂生涯,退回到了之前按揭买的小房子里。

花了两万块钱将旧房子翻新了一下,小是小了点,对于北漂时的蜗居,人均居住面积还是翻了两倍,住在自己奋斗得来的家里,心情格外满足。

经历过职场的重创,老公开始筹备创业。我打算继续冲击职场的高峰,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是我俩对于家庭风险把控的共识。彼时的我,一边是咿呀学语的孩子,一边是失去自我的工作,职场妈妈根本做不到双面平衡。

再三思量后,我们把房子出租了,举家回到了小县城老家。

我们决定开一家面馆,但面临三个困难。

一是如何消化亲戚朋友异样的眼光。

二是没有开店的本钱。

三是没有开店的经验。

当我们宣告要开面馆的消息时,家里人认为开面馆这个事情有点low,起早贪黑挣点点辛苦钱不值得,但我们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出路。

为了降低开店风险,老公每天骑着共享电瓶车满大街溜达,蹲在门口数人头一数就是一小时。

在店铺装修时,用的也是最省成本的方式,能自己干的全部自己动手。招牌物料是我哥设计制作的,成本费都没收。刷墙、开荒搞卫生都是我老公自己干的。

我望着他的背影,对他又多了三分敬意。

都说先做人,再做事,因为他的诚信经营,物美价廉,面馆的生意从冷冷清清逐渐到有一些回头客。

说是他的顾客,说是朋友更为贴切。小到十来岁,大到六十岁的客人都喜欢跟他聊天。

有个六十多的大叔,很欣赏他的个性,说他是年轻人中的一股清流,忍得住平凡,耐得住寂寞,一个人撑起了一家店,确实很不容易。

我想也该为咱们这个面馆做点什么。

因为我干的是文职工作,不忙的日子,我就做饭送去店里。下了班,我去店里给他打包,还兼职给他发短视频宣传面馆。

现在面馆营业快两年了,生意也逐渐稳定。我们两夫妻日常各司其职,他在店里打理生意,我上班,周末我们抽空一起带娃,生活逐渐进入了一种动态平衡。

这样的日子,收入虽然赶不上北漂的三分之一,但生活成本也直线下降,也多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还有多余的心力去研究生活美学。

回家两年确实治好了我的焦虑和内耗。作息规律,生活极简,夫妻之间就是对方最好的朋友,心灵比之前更自由。

所谓人生重启,不过时把北漂时练就的本事,重新融入烟火人间。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装得下灵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