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很多人都在推荐,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去关注到。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身边的一个朋友正在看此书,觉得非常不错。正巧手上没别的书可看了。便看起它来,在看最开始的几页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有多好,甚至有点读不下去的感觉。当时心想,为什么大家都推荐这样一本书呢。但当开始看到哈罗德决定步行到贝里克郡,看到他付诸行动,看到他在这一路上的心态和行为的变化时,我不得不承认被他所吸引。
虽然这本书叫做《一个人的朝圣》,但最初的哈罗德并不觉得自己是朝圣,促使他步行过去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看好朋友奎妮,一位得了癌症的前同事。一个少有的可以在单位说上话,轻松聊天的同事。
在行程的最初,哈罗德对自己的步行决定是半信半疑的,边走边想这么做是否真的可行。甚至在路上遇到陌生人的时候,他是羞于跟别人打交道的,更不愿意将自己的这个决定去告诉大家,哪怕是说完之后,也盼着别人没有在意听,不要做过多的评价。他不需要别人对这件事的评价,只想着自己去做这件事情。
但随着走的日子越来越长,在路上遇到的人越来越多,哈罗德发现大家对于他步行前往贝里克郡,几乎跨越了整个英国去看一位得了癌症的朋友的时候,大家对他是充满了敬佩之情的,慢慢地,哈罗德不再害怕跟别人分享这个故事,不再害怕跟别人打交道。尤其是在得知自己的好朋友奎妮一直在等待着自己的时候,他更加坚定了一直走下去的决心。为了省钱,不再住旅馆,主动跟别人分享故事,换取别人为他提供的食物。就这样,哈罗德一天天变得自信,充满了活力。更是有了“追随者”。
想想哈罗德以前,是一个懒得跟别人打交道的人,甚至退休之后几乎很少出门的人,变化将如此之大。我想,这也是书名叫《一个人的朝圣》的原因,不可否认,哈罗德完成了自己的朝圣之旅,并从中领悟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
在现在这个变化如此之快的时代,人人都在谈论改变,对于不好的自己如何去改变,这个时候,过于依赖外部环境是不可以的。能改变自己的只能是我们自己。如果没有一颗愿意改变的心,不去付诸一定的行动,空谈改变,最终只能是一成不变。
这本书已经读了75%,还没有读完,但对自己的触动是非常大的。哈罗德一路行走下来,他很庆幸自己能够跳出这个世界来看待世界,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很庆幸能够通过他来学会如何跳出生活的圈子来看世界,看周围人,周围事。哈罗德一路上都在回忆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生活方式,跟家人、朋友的关系,慢慢地哈罗德对过去的事情有了清晰的辨别,哪些做得对了,哪些自己做得不好,曾经以为要忘记的,曾经不想承认的,都一一呈现在脑海里。而对于我个人,以前做过的事情,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到位的,一直以来都有意识地去躲避不谈,纵使知道自己有哪些确定和毛病,甚至已经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困扰,但自己一直视而不见,避之不及,甚至害怕别人揭起自己不好一面的“伤疤”……
对于这样的自己来说,应该跟哈罗德在未决定走之前的状态一样吧,看似生活井井有条,其实个人感觉会是一团糟。如果想要改变,我想或许自己也需要来一场朝圣之旅,当然,对于朝圣的理解,我个人认为,不一定是非要去徒步步行到什么地方,哪怕是多看书,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努力踏出纠正的一步,慢慢走下去,也是一场朝圣吧。
不要妄想着谁能够改变自己,能够改变自己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将书完全看完了,才发现,前面在写这篇评论的时候,看到的是仅仅是一个人朝圣的第三个阶段,从最初的无知无畏,到中间的半信半疑,再到心中有股信念之后的信心满满。但哈罗德后面紧接着又陷入了几个阶段,越来越多的“朝圣者”加入进来之后产生的各种纠结矛盾,最后哈罗德回归一个人的徒步,但这个时候的哈罗德已经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贝里克郡,为什么要去看奎妮,一度在最接近终点的时候,失去了前行的信心。是的,在最后的步行中,他回忆起了更多生命中不想记起的人和事,直面自己以前不敢面对的内心。除了美好的回忆外,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不想揭开的秘密、不想触碰的伤疤、不敢面对的过错,这些哈罗德通过一路坐下来,都一一回忆起来了,所有的事情不管你愿不愿意想起,它都在那里,看起来你那么在意的事情,可能在别人看来完全没什么意义。
所以,一个人不要背负着那么多的心事去前行,我们都应该学会放下,放下不需要的,向身边的人坦白放下,这样我们才能轻装上阵,开启一个人的朝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