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好书君(公众号:遇见好书)
来,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会读书吗?把答案牢牢记在心里,继续往下读。
如果问一个人:“你会读书吗”?很多人可能都会嗤之以鼻。但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不会读书。
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喜欢买各种书,却从来不看书;打开一本书看几页就再也不会打开了;一本书读完,却什么也记不住;看了很多书,到头来跟没看一样。
为什么只喜欢买书,而不读书?因为没时间呀!为什么只读几页就不读了?因为不感兴趣呀!为什么读完了不知讲了什么?因为读不懂呀!为什么看了很多书什么也没学会?因为记不住呀!
这些看似合理的“借口”,其实原因只有一个:|你|不|会|读|书|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高效阅读的同时,快速记住书的内容呢?
答案是:有。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就能帮助大家杜绝上面的“借口”。
本书的作者秋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有几个标签:新浪微博红人、PPT专家,实战网络营销专家。代表作有《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和秋叶一起学PPT》《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等。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分序篇、上篇、中篇和下篇。但在我看来,只需分两个篇,即方法篇+实践篇。秋叶在书中提出了:该工作就工作,该玩耍就玩耍,一年照样可以读120-180本书的理念。
很多人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我一年也想读120-180本书,但是我真没时间,也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更不知道该怎样读书。针对大家的这些痛点,好书君将为大家逐一分解。
01 没时间
很多小伙伴说:我要上班、带孩子、做家务……,哪来的时间看书!
这些事难道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做吗?肯定不是呀,在我的早起打卡群里有一位女神,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同样要上班、同样要做家务,但仍然坚持每天早起,每周看2本书,原创2-3篇文章。
大家都是一样的呀,所以别总是给自己找借口,别总是那么轻易原谅自己。把玩微信、刷微博、逛淘宝、睡懒觉、打游戏的时间挤一挤,一周看2本书的时间就绰绰有余了。
02 不知道读什么书
很多朋友知道我喜欢读书,总让我给他们推荐书。其实,读书还是要看缘分的。我喜欢的书推荐给你,你和它没缘分就会觉得是烂书。
在《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秋叶建议读四种类型的书:
✦ 工具书
这类书不需要天天看天天翻,需要的时候伸手能拿到即可,所以我的床头随时摆了一本《简明古汉语词典》,用的时候方便查阅。
✦ 专业书
专业是你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根本,所以,与你所从事专业相关的书一定要看。
✦ 视野书
只有一种思维的人是很可怕的,所以,对一些能打开视野,开拓思维的书也要多看,这样思想才不至于被固化。
✦ 潮流书
个人的成长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如果不入流,可能就会被边缘化。就像最近比较火的《高兴死了》,个人觉得不喜欢这类书,所以就没去看,但在办公室里同事们天天讨论这本书,你说该不该看看呢?
03 怎样读书
知道读什么书了,那应该怎样读书呢?速读还是精读?
以前,我读书比较慢,基本是一个字一个字往下看,所以一本200页的书有时都要看两天。但看了《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后,我觉得速读还是精读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划分:
一方面看书。如《高等数学》这样的专业书,一天看完能理解吗?显然不行,所以这样的书就得精读慢读,追求的是读懂弄通。而像一些鸡汤类,工具类的书就可以速读,找自己感觉兴趣的和对自己有用的地方读。
另一方面看自己。你看这本书的目的何在。比如一本教写作的书,如果你只想了解大概内容,你可以快速浏览一下,知道个大概就行。如果你想跟随书本上的方法来练习,那就应该精读。
现在,我一般的读书方法是:拿到书后快速浏览一遍,作者简介、序、书的大概内容、后记等内容,并标注出书中比较有共鸣的地方,简单写上自己的思考,浏览完后重点精读标注过的地方。
04 读了就忘了
读了很多书,但就是记不住,这也是困扰很多小伙伴的老大难问题。
很多时候,看到一些经典名句或是好的观点,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就是不知道在哪本书里看到过。
读任何一本书,初衷都是想从书中学到知识的。但读过了有记录吗?有思考吗?有整理提炼吗?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了就忘了,肯定没有任何总结和提炼。
如果盲目追求阅读数量而忽视阅读的质量,那读再多的书都等于零。
前几天,从朋友那借来三本书,令我吃惊的是书的空白处基本都被他写满了。如果每个人读书都像他一样,带着问题读,勤记录,勤思考,我想这样读完一本书,你想忘记都难吧。
05 怎样做读书笔记
上面提到的记录,除了在书本上记录,还应该做读书笔记。如何做笔记,也是很多人的一个痛点。
在《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作者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做读书笔记的五个步骤:
✦ 写旁批,直接在书空白处写自己的想法。
✦ 把给自己启发的要点的页码标注出来,写到书的扉页或者尾页,变成后续汇总的索引。
✦ 马上把感悟心得发一条微博,回头复制粘贴也方便。
✦ 直接拿出笔或者笔记本,做摘录。
✦ 用手绘的方式画出书中有价值内容的逻辑框图。
06 怎样把看过的书转化为知识
输出是最好的吸收方法。
推荐三种输出方法:
■ 做读书笔记PPT 。这个是基于做好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可以制作读书笔记PPT。秋叶建议,做读书笔记PPT别搞成警句摘抄。
作者通过《平凡的世界》一书,介绍了读书笔记PPT应该围绕以下几方面制作:
✦ 作者路遥的故事;
✦ 此书的传奇性(销量和影响力);
✦ 为什么这书能影响一代人?
✦ 简单介绍主人公的经历,分析他代表了当时怎样的人?
✦ 对当代青年有什么启发?
✦ 我们如何在平凡的世界去努力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 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 写书评。书评相对于读书笔记PPT内容更全面,难度也不言而喻。但如果能写好一本书的书评,那说明你已完全读懂这本书了。
■ 拆书。就是大家就一本书的一段话进行阅读和思考,然后由一个有经验的阅读者引导大家从这一段话中归纳出有效的工作思维或工作方法,变成自己可以应用在职场里面的技能,拆为己用。
对我而言,拆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尚未涉猎。秋叶说:人一定要坚持一定强度的思考练习,才能保持思考能力不会退化。而拆书就可以达到一定强度的思考这个目的。
在《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作者用了大量实例来拆书,作者所拆的书,有部分我自己阅读过,通过自己原来的理解与作者的思想碰撞,好几本书给了我全新的认识。
读书,除了消遣,都是要为我所用的。那么,怎么判断一本书自己读没读懂呢,作者提出了阅读的四层境界:
第一层:你看得懂别人的道理。
第二层:自己能照着讲出来。
第三层:自己能有意识去运用。
第四层: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
对照一下,你在哪一层!
以上就是我读这本书后的一些愚见,也许思考得过于肤浅,也许我也没完全读懂,但至少我已经学会输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