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认为自己比大多数人聪明,甚至在很多人之上,当然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常常因为小聪明和小成就沾沾自喜,因此并不十分努力。
读书的时候每个阶段都有一次小测试,每次的准备时间尤其充裕,而我又不愿意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好好准备,所以只愿意花一个晚上的时间得到一个及格的分数,而不愿意用每天的复习换来优秀的成绩。所以至始至终没有一种拼劲全力使劲浑身解数的成就感。
逐渐地,这样的心态与行为没有离开过我的学生时代,并阻碍我们获得真正的成功。努力是一种常态让我们很难做到,也未曾体会过拼尽全力的状态。
我发现身边有相当一部分觉得自己聪明的人,也包括我。我从来认为我分数上的劣势只是其中之一,在其他领域我一定是佼佼者,坚信我不过读不好书,但可以挣好多钱。对于自己的能力值都存在很大的偏差。
在大学认识一个成都女生,她说:“从认识自己的愚蠢开始,并且不断努力,最后成为‘聪明人’。”
我只认识一个成都妹子,我也只叫她辣妹子。辣妹子打小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她妈妈对她说的:“你这孩子不努力,长的聪明有什么用!”
辣妹子的成绩不太好,妈妈是个教书育人的老师,中学时候语文成绩特别差,初一开始跟着老妈学习各种语言文学,听听睡睡,久而久之在一次次的考试中语文成绩突飞猛进,到了班级的一二三名徘徊的名次。所有人都以为她妈妈泄题或者只能靠作弊这样的行为。然后辣妹子也没什么感想,依旧跟这老妈听听睡睡。
后来参加中考,考砸了,去了不怎样的高中。语文不再是她的强项,成绩在不怎样的高中也忽上忽下,一直没跑在前几名过。她喜欢英语,只要有英语的就一定要和尖子生抢头名。
高中也毕业了,去了三流大学,然后我遇到她,成了我的学姐。
我和辣妹子一样自视清高以为自己就是个聪明人,可还不是一起读着三流大学。我们一起去了大学最黑暗的学生会,误打误撞成了她成了主席我拿了个副主席,那时候的耳边都是花言巧语的好话,再好不过的话听的耳朵发痒。
这个假期后我要大二,当了学姐,她当了学生会老大,辣妹子却不读了。去了离无锡很近的上海,花好长好长的时间准备出国的语言考试。她发来消息的时候有些错愕,我以为能和她在学校拼个两年,等我毕业,一起工作或者创业去,哪知道她唱这么一出戏。
辣妹子自信满满对我说英语实打实地OK,后来又转去北京脱产学习大半年。满分120分的托福考试,她拿了80分。对我来说这是个不错的成绩。那一年辣妹子关掉自己的通讯设备,我们以为浩浩荡荡考试准备能换来好的录取通知书,可是没有,她觉得丢脸又丢人,又跑到香港闭关。
最后她开始怀疑出国是不是一个实际的事情。一年后早就不亮的QQ突然在凌晨发给我,那时我还在摆弄手机准备睡觉。她说已经在美国了,太激动不管时间先联系我。我有一种出事故后报喜的安心,一年终于能联系上。辣妹子还是拿到一份Dream School 的录取通知书。
我跑到楼道有灯光的地方和她视频,她抱着手机激动的转镜头给我看她的学校,我只能羡慕地说:“好美…”
一年的学习让辣妹子成长好多。后来才知道当初只身一人在香港,身边的同学陆续拿到offer,有个最要好的朋友拿拽着3个offer,选了有全额奖学金的大学,辣妹子恨不得从她手上抢一个来。好朋友就这样留辣妹子一人在香港继续考她的Dream School。辣妹子每都很努力,开始明白自己有多愚蠢。出国后认识一群“别人家聪明的孩子”,聊起以前读书的事情,原来聪明是努力的人才有的东西。
现在她有不赖的成绩,是我整个朋友圈里学校最好学历最高的学姐。不知道她那里听来的话,只要有关“聪明”的词类警觉性异常的高,深怕别人不知道她努力。
大概见过世面的人都不太一样,我还在读我的三流大学,心里有个出国留学梦,脑袋上还写着聪明的字眼,做事幸好能多努力一点。
我们都不是聪明的那一类,而努力却能带我们到聪明人的那一边,不至于只在意念上属于聪明。因为我们只是缺少努力,不然一定比大多数人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