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不死,便无三国,卧龙不出,民间传言说他是西王母宫中的上古神器“昆仑镜”转世,能知古今,照人心,通始末。
在三国乱世中,虽然奇才辈出,谋士如云,但要是他称第二,恐怕没人敢称第一。
年少时,他就能对天下大势分析的头头是道,士官大族邀他进宫做官,都被他一一拒绝,因为他预见了汉末天下将大乱,于是,他就早早归隐山林,藏匿声名,结交英杰,从不与世俗人士来往。
本以为会这样结束他的一生,这一情况直到他21岁时,发生了改变。忽一日,他半夜突作怪梦,只见,梦中一白袍老翁坐在四犄青牛上对他说,“金仙下凡,必有大乱,只可救民水火之间,岂可妄自安生”,说完,四犄青牛便化作白鹤载着白袍老翁离去。
于是,当晚他整夜没睡,第二天清晨起来,他便匆忙收拾行装,火速下山,途中,听闻袁绍在收贤纳士,他便北上投奔四世三公的豪强地主袁绍,到时交谈,他看出袁绍只有求贤若渴之心,却无用人之才,好谋无断,虽然地方实力强势,但并非明主,于是,他在袁绍处呆了一个多月便找借口离去,再处归隐山林,以待天时明主,可这一待,足足待了六年。
民间传说他是西王母宫中的“昆仑镜”转世,本因救世于水火,可下凡后却迟迟不遇明主,本以为一身才华就这样荒废于此,直到27岁时,曹操的首席谋士“负俗之讥”戏志才死去,在经过世交好友“王佐之才”荀彧的举荐下结识了曹操,可曾想,二人一见如故,道古论今,谈天说地,整日欢谈,两人对天下大事更是分析的头头是道,就像千里马遇见了伯乐一样。
可一年后,曹操讨伐张绣大败,反被四世三公的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愤怒至极,但又不敢攻打袁绍,他一眼便看出其心思,于是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证明曹操必胜于袁绍,不但鼓舞了全军士气,还替曹操拟出了近期和远期的作战计划,为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后来,吕布攻破刘备城池,刘备转而投靠曹操,程昱献策曹操杀掉刘备,可他一眼便看出此人身上有真龙之气,说刘备不可杀,但一定要软禁于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曹操在和刘备青梅煮酒后,并不以为然。
同年秋天,曹操围攻下邳吕布,几月后,见迟迟不能攻下,于是想要撤退,可他却坚持上书劝曹操坚守下去,还为其分析了吕布的弱点,并说“一个月后,吕布必亡”,果然,一个月后,天降大雨,直淹下邳,守城士兵纷纷慌乱,呂布在酒后被士兵捆绑进献曹操,战后,曹操直夸他“真乃神人也。”可他却只说了一句“为善知人心耳也。”
本以为他此后既将大放异彩,可不曾想,天妒英才,还是逃不过宿命的制裁,他若不死,卧龙不出。
东汉末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南征曹操,两军僵战于官渡,不料,江东霸王孙策趁机偷袭许昌,曹操急的想退兵,可他却信誓旦旦的说,“孙策为人轻率武横,不善于防备,不久,必死于刺客之手。”可曾想,孙策还未过江便死以刺客所杀,官渡之战后,袁绍战败病逝后,曹操欲北上追击,他直言“袁绍诸子不和,不用北上乘胜追击,以退为进 ,让他们陷入内斗,就能轻易获得胜利。”后来,二袁逃到辽东,他又建议轻装挺进,攻其不备,战其不意,果真大胜,使得张良大破乌桓,俘虏二十余万,名震河北,经此一战,曹操统一了北方。
然而,在民间他被称为“昆仑镜”,他的前世仅是器,灵气有限,每探一次人世,必要损耗灵气,所以,他注定早亡,后来,在班师回朝中,他不慎染上怪疾,不久便病逝,死前他曾对曹操说。“司马懿,用心之深远,臣所不能及,臣本以能压制他数年,等待主公慢慢收服他,可现在,主公谨记之,司马懿不能为孙刘所用,若主公不能收服,则杀之,谨记,谨记。”后来曹操赤壁惨败,直哭流泪道“若奉孝在此,安能让我有如此惨败?”之后梦见三马同槽,曹操死后多年,司马懿夺得曹魏政权,其儿司马昭,其孙司马炎统一了三国。
他死时年仅37岁,他死的那年正好是卧龙出山之时,他就是被后代史书称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的东汉末年鬼才“郭嘉”,字奉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