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12月30日也终于到来,距离普通而伟大的1984年整整过去32年。每年这一天,注定是勒布朗·詹姆斯的里程碑,无论有没有他的比赛,无论他有没有出场,无论他胜利还是失利,无论他数据低调还是正常,只因为那是他的生日。那个曾经抱着篮球在贫民窟的枪林弹雨中寻找快乐的孩子,经过三十二年常人无法承受和坚持的生活,成长为现在的篮球运动第一人。而我们这些球迷,也在这些年对詹姆斯的陪伴中度过以及正在度过美好的青春,正是这位超级偶像,在那些平庸得令人发指的日常里留下生命永远不可磨灭的记忆。
勒布朗·詹姆斯是青春吗?各种热泪盈眶和血脉偾张,好像的确如此。但只是一部分,因为青春易逝,然而情怀却像老酒,越久越回味无穷。这样的追星早已融入生活,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凭此构建出对这个世界美好的印象。记得第一次遇见詹姆斯,那年我对篮球不甚执着,只是碍于朋友社交,随便玩一两个小时。技术、姿势、动作、经验,乃至规则,什么都不懂,就更别提那些称霸篮坛的星光熠熠的名字了。NBA?那是什么?我家那台只有八个频道的黑白电视怎么看不到?
都说人有一种依赖心理,在陌生的环境很容易对所见到的第一个人物建立持久性的信任和好感,比如动物常常把睁开眼的第一个活体当成母亲,哪怕是人类,《哆啦A梦》和《猫和老鼠》也举过类似的故事。詹姆斯便是我在篮球领域所惊讶的第一位人物,那些被不厌其烦提及过无数次的暴扣和追帽,让本梦首次对一个运动员如此痴迷。赏心悦目的动作使我对还不算热衷的篮球有了越发坚定的兴趣,在各种场合的相关交流中也逐渐对NBA产生浓厚的兴趣。那时候,我才知道,这个霸气的大家伙叫做“勒布朗·詹姆斯”,他还有一个相当合适也是我更喜欢称呼的外号,“小皇帝”。
当时家更穷,连一部旧手机都买不起,就更别提电脑和网络。没办法,无法接触直播,只能找些以前的集锦看,也手抄过詹姆斯的百科。有几万个字吧,整整抄了一个上午,冒着占用别人家孩子上网的质疑声,尽可能地了解这位一见钟情也至死不渝的偶像。我非常清楚地记得那天亲戚对此事下的结论:这孩子,将来如果有电脑,肯定是个网瘾青年。事实上,我当时只是非常想看詹姆斯一眼,在没有任何工具能够把他的照片搬下来的窘境下。也就在那个时候,我确定永远的笔名,“氧气是个地铁”,其中“氧气”指代本梦,“地铁”则是“小皇帝铁杆球迷”的缩写,这名不会变了。
在我逐渐的了解中,詹姆斯的样子一步步从模糊转向具体,直到把崇拜的感情完全融入到这个男人身上。在电视勉强可以接收到体育信号的时候,我开始追随詹姆斯的直播,起初是每一个有比赛的周末都不肯放过。当所有的细节和过程全部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詹姆斯的形象更让我动容,每一刻似乎都有重大意义,这是成长需要的陪伴,也是穷苦生活重要的精神寄托。这种想法直接延续到大学,一个不同于高中的人生阶段,在那里,我对詹姆斯的感觉也得到良性改变。
不同于本梦乏善可陈的生活,詹姆斯这样的大人物的经历可要丰富和震撼许多,这些年他逐渐进步,在质疑与荣耀中向着历史前三稳步前进着。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日一个个地过,他在场上的表现也悄然转型,常规赛已经很少见到以前那种充满爆炸性的暴力美学篮球,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智慧和科学的团队篮球。这一点,可以从他的外号演变看出来。“小皇帝”到“三旬老汉”的过渡,让我们也不禁感慨,原来他已经年过而立,发际线之上也开始浮现白色。
这一天,又到12月30日,今年是2016年。然后,詹姆斯就是32实岁。尽管他依旧无解,联盟第一人,但“老将”的后遗症早已找上门,逼迫他必须有选择性地“养生”和轮休。我们注定会慢慢迎来詹姆斯再一次的转型,在若干年后的某个赛季让出第一人,甚至在队内也会退居二位。岁月无情,然而世界有爱;时光匆匆,然而经典永恒。有些人一旦进入生命,就永远不会被忘记,詹姆斯便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情感早已超过崇拜,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成为自我的力量。
今天,在詹姆斯的又一个生日,本梦也单方面为其庆生,定做来一个蛋糕,也有准备的礼物,祝福也有,在他的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上,至少有被看到的机会。以及,前阵子亲笔写上两封英文信,寄往美国克利夫兰速贷中心,以及詹姆斯在克利夫兰的豪宅。
以后,至少每个月还会写信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