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带维维去上奥尔夫,其中有首儿歌叫《一个拇指动一动》:
一个拇指动一动......
一个头儿动一动......
一个手儿动一动......
一只脚儿动一动......
一个身体动一动......
先不说量词的搭配,光说这些名词:头儿、手儿、脚儿。这些是标准的中文吗?
不知道是我的普通话造诣不够,还是我的方言造诣不够,感觉作为身体部位的时候,“头手脚”都不直接跟“儿”啊。
头 “头儿” 不是身体部位,而是“老大”;
手 没听说过加“儿”;
脚 只听说过“脚丫儿”。
儿歌可爱一点确实无妨,但是更需要给孩子示范正确规范的语言吧。
嗯,我觉得这首儿歌有问题!
2
有问题的儿歌挺多的,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拔萝卜》,其中有一句:
老太婆,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Excuse me?! 在我们这么尊老爱幼的大中华,你让正在学说话的孩子叫“老太婆”,还用唱的?
当然有人会说,有的方言里,“老”是尊称,“太婆”则是对曾祖母或者更高辈分女性的敬称。可是让年迈的人来帮忙“拔萝卜”,于情于理,说得通吗?
其实这里的关键在于这首儿歌的第一人称,根本不是小孩儿,而是一位老爷爷,他在叫自己的老婆“老太婆”,是不是就很合理了?
不信? 这首儿歌可是有故事原型的,作者是阿·托尔斯泰。
这首歌只要把“老太婆”改成“老婆婆”就可以成功转换角度,小孩儿唱出来也就完全没问题。但可惜的是,我只听到过一个改编是这样做的,其他都保留了“老太婆”。
3
最后当然要来说一下英语的儿歌了,我认为也有不那么合适的,比如《鹅妈妈》的 Sing a Song of Sixpence.
很有想象力也很好听,但有几句歌词,实在有点瘆得慌:
Four and twenty blackbirds
24只画眉鸟
Baked in a pie
馅饼里面烤
...
There came a little blackbird
来了一只画眉鸟
And pecked off her nose
把她鼻子啄掉了
虽然后面的歌词说御医把鼻子给她缝了回去等等,但我总感觉这首歌有点暗黑色彩。
每次听到这首歌,我都会不禁想起阿加莎的名作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无人生还》)。串联全书的就是一首童谣。
Ten little Indian boys going out to dine
十个小兵人,外出去吃饭
One choked his little 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ine
一个被呛死,还剩九个人
Nine little Indian boys sat up very late
九个小兵人,熬夜熬得深
One overslept him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eight
一个睡过头,还剩八个人
...
One little Indian boy left all alone
这个小兵人,孤单又影只
He went and hung him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投缳上了吊,一个也没剩
好了,我得去刷 BBC 的《无人生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