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开始正式接触到社交软件,用的最频繁的是这几款:QQ、人人网、微博、微信。
一、QQ从校园恋情到职场工具的转换
最早接触到QQ是在高中,因为家里给姐姐买了笔记本。记得那会儿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并不太多,没有电脑就没有QQ,所以拥有QQ似乎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那会儿还会为了QQ升级还差几天,就日日夜夜的挂着。
关于QQ,就得说QQ名与QQ签名,以及QQ空间。多少少女的情怀藏在里面,怕对方知道,又怕对方不知道,更怕对方知道却无动于衷。记得那会儿的读书心思不定,总在这些言情小事上浪费情绪。但可笑的是,大学前那么多哀哀怨怨的情绪竟然也没有一段校园恋情。
多年后的某一天,偶然打开QQ空间,看到以前的签名更新频率,堪比现在父母更新朋友圈的频率。而现在QQ变成了工作需要的社交软件——名字是固定的,签名是空白的,空间是关闭的。联系最多的QQ好友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好友,只是工作的需要。
二、人人网已经大学毕业
人人网严格意义上不算社交软件,其实是个网站,一开始叫校内网,后来改名人人网。使用人人网的时间是在大学时。属于微博的雏形兼顾QQ的部分功能。更新消息、写日志、传照片、留言等等,一度也是秀恩爱撒狗粮看热闹谈八卦的地方。恋爱了频繁更新心情、日志;失恋就统统删光,和现在的明星一旦失恋就删微博是同一种类型。人对曾经拥有过的所谓美好而后来失去的事实总是不能坦然正视。也许是遗憾、也许是觉得恶心。仿佛删掉这些记录也就删掉了这些记忆,电脑与人脑是可以无缝切换的吗?随着大学毕业,人人网也退出了我的生活,跟着退出的还有大学的同学、校友……人人网和我一起毕业了。
三、微博从会客厅变成秘密花园
玩微博是在大四开始的。那会儿写长日志太费事,微博的短篇幅一下子解放了我的思维。也许是思维解放太快,稍有一丁点事情就去写,时间久了,竟然发现不会写长文章,正如浅阅读多了,深阅读就很困难了。表达太容易满足就渐渐缺少思考了。看着微博几年来的变化:从记录一件件小事,一段段读书笔记,一张张旅行照片,到如今成了我晒娃的地方。但微博里键盘侠太多,我曾想删掉微博,但终究舍不得。又想着做成微博书,但内容实在太多,且很多都是无关要紧的废话,删除起来太费时。好在玩微博的人越来越少,我把微博变成了我的秘密花园,接下来只记录与读书有关的内容。
四、微信朋友圈是选择性的大秀场
那些说发朋友圈只是单纯记录生活的人都是不能真实面对自己想被关注的心。如果只是单纯记录,完全可以设置为私密内容。所以各式各样的人生也粉墨登场。岁月静好、积极进取、环游世界等等,当然也有个别一地鸡毛的人生。从一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后来变成了向别人展示或者交代生活。随着朋友圈领导、同事、亲人越来越多,发朋友圈的兴致却越来越低,再也没有勇气说:我的地盘我做主。